新华网湖北频道5月30日电(廖君 彭雪莲 郑艳芳)“在对数百名至少完成一年大学本科课程的学生进行的标准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显示,学生的平均成绩从期初的17分(总分34分),上升到了19分,上升至达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水平。”
2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建设研讨会上,国际知名批判性思维专家、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哲学系教授戴维·希契柯克教授在主题报告中强调批判性思维教育带给学生的明显变化。来自全国35所高校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与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杨叔子院士指出批判性思维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至关重要,“批判性思维强调的不只是思维,更是知识、思维、方法、原则和精神的统一”。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教授首先从哲学的发展角度揭示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哲学是一种极限思维,不断突破有限,迈向无限,这依托的正是批判性思维。”他希望此次会议不仅要就如何定位批判性思维开展研讨,还要进一步提出构想,用这种思维来推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国外,《批判性思维》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内容丰富的思维训练课程,许多海外名校都列为全体本科生的必修课,但在国内高校中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的高校还非常少。
华中科技大学从2009年在启明学院2006级种子班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到目前为止已经为两届种子班学生讲授了这么课程。
许多学生对批判性思维价值的认识是通过惊讶和醒悟的情绪形成的。比如,当听老师说,即使跟从自己的感觉也很有可能是盲目时,杨一帆就表示自己“确实大吃一惊,连自己的感觉都不能相信,都要批判。”汪洋则这样描述自己听到“知识也只是一个方面的知识,也可以成为进步的障碍”的观点时的反映,“这是对知识的否定,也是对知识分子的挑衅,不可理喻。”
然而,通过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学习,这些当时怀有疑虑的同学都表示获益良多。种子班的廖昕表示,通过建立批判性思维,树立客观看待问题的意识,自己学会了寻找作者的论证结构,进而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判断其推理是否有效、可行。“思维模式的固化是最可怕的,比知识的匮乏还可怕,因为那样人脑就只是一个固定输入固定输出的程序,丧失了人脑最精华的部分”,周云龙学完这门课程后反思,自己以前对书刊、权威人士或者自己很钦佩的人发表的观点的盲从,“现在我们的“抗忽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不再人云亦云”。 据悉,5月30日至6月10日,戴维·希契柯克和董毓还将连续两周举办教学观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