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校电信系刘玉教授启发于一位本科生“要想荷包满,先要脑袋满”的豪言壮语,在网上招募了五个本科生,组成了一个小团队,并以自己的网名“Dian”命名。Dian团队降生了。
“婴儿”期的Dian团队无疑是最为艰辛的,他们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没有经费,没有固定的基地,最初的项目是刘玉自己的科研项目,实验室也是借其他老师的。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在刘玉精心的呵护和队员共同的努力下,婴儿一步一步成长了起来,凭借实力与华三和嘉铭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2003年,Dian团队首次网上公开招新,华中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正式获批;
2004年,Dian团队第一个科研基地——51基地启用,随后东一基地启用;
2005年,Dian团队举行3周年团庆;
2006年,提前实现“100人、100万、三七开”的近期目标,湖北省教改基金《基于项目的信息大类专业教育试点班组建》顺利立项。
至此,艰难求生存的阶段画上了句号,Dian团队开始稳步发展,高歌迈进。
纵观团队的发展历程,“创新与育人”始终是Dian团队的灵魂,无论在做项目还是在团队管理上,他们都一直践行着这个理念,并且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干中学”:做项目,得锻炼
谈到Dian团队,也许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做项目。的确,正如刘玉立团的初衷一样,它就为了给本科生提供一个搞科研,做项目,培养动手能力的平台。
2007年初,在Dian团队的战略研讨会上,他们提出了“产品化”的奋斗目标,“我们做的东西不仅在实验室能运行,还要能经历市场的考验”,Dian团队前任副队长、229号队员曹洋解释到。
2007年10月,电源组接手武汉嘉铭激光有限公司的项目“全数字半导体激光电源”顺利结题。此时,项目组主动提出要在最短时间内将该电源“产品化”,早日投入市场。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项目监督员、005号队员熊祖彪博士评价说,“他们实现了一个月完成产品化的奇迹”。而谈到其中的困难,曾参与过该项目的曹洋还记忆犹新,“总是有几个技术指标达不到,时间又紧,老搞不定的时候,气氛特别压抑,组长连续几天睡不好觉。”他们坚持着寻找解决的办法,最终达到预定的指标。
也正是在这一年,ARM9组成员、138号队员陈少明和同组四人摘得全国第十届“挑战杯”特等奖桂冠,这是我校自参加“挑战杯”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他们的参赛作品——“多通道超声波无损检测系统”,凝聚着全团队技术精英的智慧与心血。现在该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基桩检测,而在此之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产品,是他们用创新弥补了这块空白。
2009年,通信理论组成员、241号队员郭家明,一个06级本科生,发表论文《基于逆向序惯检测的认知无线电多帧组合检测方案》,获得了国际优秀论文奖,成为此会议上获得该荣誉的唯一一名在校本科生。
“导生制”:多角度培养人才
“导生制”是点团队创新模式的代表之一。导师只是作为项目的牵引人,并不直接参与团队管理。它的目地是放手让学生来管理学生,对于取得重任的项目组组长,不仅赋予任务分配权,还有人事调配权,甚至财权。这样不仅减轻了导师的工作量,还能够从各方面锻炼队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队员的领袖气质。据了解,队员们对首任队长、210号队员柯尊尧十分认同,原因之一就是他在人事安排上很有考量,无论是项目管理还是活动组织,总是注意给新队员锻炼的机会。
此外,Dian团队在制度上也在不断成长和完善。 2008年,是他们的“标准化”年。为此,在许多队友的参与下,一本厚厚的团队文件汇编完成了。书中,既有关于代码技术统一的规范标准, 也有关于团队的一些管理条例,甚至连团庆的流程安排都有板有样,“有了一套制度后,做事就有了参照,做起来就会有条不紊。”曹洋这样说。而作为编写者之一的他回忆道:“每个人都可以写出自己的想法。新队员写了还可以让老队员帮忙看一下,不行的再改。”
2009年,Dian团队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成立了队委会,实行队长负责制,旨在培养队员的协调能力和领袖气质。曹洋介绍说,团队日常工作的管理由队长和各部门部长具体掌管,而导师会进行指导和协作。
2010:成长路上,他们会走得更远
2010年,Dian团队又提出了新一年的目标“创新与创业”。
团队计划在五月份举行“创业一日”活动,活动当日会给队员一定数量的资金,队员可以用这笔钱,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创业初体验。
他们还会邀请一些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来进行专题讲座,组织队友到经济活跃区比如华西村参观。“这些都是为了拓宽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打开思路,为以后积累经验。”曹洋说。
从牙牙学语的婴儿,经历了青涩懵懂的童年,然后成长为现在健硕的少年。八年也许只是一个起步,因为这样一支优秀的团队,在不断地开拓创新过程,必然会走得更远。
附:Dian团队八年发展历程
2002年——Dian团队成立,获得首项科研课题;
2003年——Dian团队首次网上公开招新,华中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正式获批;
2004年——Dian团队第一个科研基地——51基地启用,随后东一基地启用;
2005年——Dian团队举行3周年团庆,《Dian团队章程》等八个团队文件开始执行;
2006年——提前实现“100人、100万、三七开”的近期目标,湖北省教改基金《基于项目的信息大类专业教育试点班组建》顺利立项;
2007年——Dian团队举行5周年团庆,团队迁入东七基地,《基于项目信息类专业教育试点班》成为国家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出站队员自发成立北京分站和长三角分站,标志着Dian团队开始由星形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化;
2008年——Dian团队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指南并予以实施,成立武汉分站和珠三角分站;
2009年——国家领导人视察Dian团队并充分肯定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团队教改项目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年度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00万,成立西南分站与海外分站,实现出站队员人人有新家。
2010年4月4日晚七时,Dian团队将在我校韵苑体育馆举行8周年团庆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