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出发前往纽约市区
今天是到了美国以来的第一个周末,也是我们大规模出行的第一天。今天,在东海岸明媚的阳光中,朵朵白云,时而划空而过的海鸥撩拨着我们出行的兴奋。我们要去纽约了!我们真的要去纽约了!!
早晨六点半,每组烧饭的同学就已经起床了,七点钟厨房内一阵油盐酱醋就忙开了锅。因为今天早上不但要搞定早餐的供应,中午的一顿还得外带。中华小神厨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组准备了一些草莓在路上吃,这样即可以充饥又可以补充维生素;但没想到的是草莓很容易坏,如何保鲜还是一个有待于研究的课题。
二组的同学炸了自制的“上校鸡块”,咸咸的脆脆的口感好,而且用饭盒一装万事大吉。
三组做得最快,据“内部知情人士”透露,他们早在星期五的下午就购买了超市里的冰冻pizza,冰冻鸡翅,冰冻mexico鸡肉卷;微波炉一热就可以带走,甚为方便。
八点整,我们坐上了大巴前往New York,我们的导游是一名中国留学生,他叫温唯一(见图1)。途中他给我们介绍了不少关于纽约的历史和文化。但是任何事物都需要辩证的看待,纽约也是一样,在它光鲜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的是地下的黑暗和贫民窟穷人的无奈。因为有太多的穷人,又有太多的富人,纽约州的消费税就非常非常高。其实纽约也有纽约的无奈。
图1 导游正在介绍纽约历史和现状
二. 第一站,哥伦比亚大学
图2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前全体合影
经过1个半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门口。在校门口迎接我们的是另一名中国留学生。她是学习建筑设计的,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在了解大学总体概况的同时,又从哥伦比亚大学的建筑风格中了解到了哥大的人文气息。
哥伦比亚大学处于纽约市区,寸土寸金,所以校园非常小,但是结构非常紧凑。
同学们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分头行动,对哥伦比亚校园的人文环境进行了探索,史新航同学发现在校园里有很多小型的类似于垃圾箱的东西,后来发现这居然是图书回收处(见图3)。试想这样的一个小小图书回收处,安排得如此精巧,透露出校方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一个学校的管理机构应该不是凌驾于师生之上的权威,而是作为公共服务员。一切为教学考虑,一切为师生方便着想。反思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虽然已经在为师生方便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但是相对于哥伦比亚校园的图书管理水准,还是有待提高。
图3 街边的还书处
何柳同学和刘玉老师来到哥伦比亚教师住宅楼前,发现大门紧锁。但她们敏锐地发现右边有小走道可以进入,里面别有一番热闹景象,原来是某医院正在为老师们义诊和宣传。何柳同学和刘老师在登记簿上签名并且留了邮箱就被允许进入参观(见图4),并且还发给她们爱心胸章和一袋宣传资料。进入展厅后,工作人员热情地递给刘老师一副3D眼镜,用于观看两侧液晶屏播放的3D科普宣传片,当时画面上讲述的是消化道构造和保健(见图6);虽然早上大厅里访客还不多,但医院工作人员的服务依旧非常热情。
图4 何柳同学在填写个人信息
图5 何柳同学正在与工作人员交谈
图6:刘老师对这种宣传方式和周到的服务赞不绝口
有人说世界顶尖饭店的价值并不在于物质的穷极奢华,而在于服务的无微不至;那么同样的道理,一个世界顶尖大学的魅力并不在于设施的先进、装备的精良、高楼耸立,而在于对每一个人的关怀,对每一个学生的负责和爱护,对每一个教职工的尊重和保护,对每一片知识的渴望和虔诚。
三. 第二站,联合国
下午一点,我们到了联合国,终于踏上了以前只能从电视上看到的一片神圣之地。在我们的印象中,联合国是各国首脑交换意见的地方、是解决世界争端的地方、是国际援助发起的地方。今天,也是我们将要深入体验和了解的地方。
联合国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东河沿岸,是1949年10月至1951年6月建成的,包括秘书处大楼、会议厅大楼、大会厅和哈马舍尔德图书馆4栋建筑。其中秘书处大楼位于中心,是联合国总部的核心建筑。
我们主要参观的是会议厅大楼。引领我们游览的是一位棕色皮肤的工作人员,她先给每人胸前贴上一个小标签,再给我们每人发一个小导游机(见图8)。每到一个观光点,导游一按遥控钮,就会有中文解说从我们各自的导游机中传出。
图7 在联合国的土地上,导游为我们摄下“全家福”
图8 大家正在用导游机聆听联合国的运转机制和主要职能
我们先参观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会议厅(见图9),安全理事会会议厅联合国总部是挪威赠送的礼物,由挪威建筑师阿伦斯坦·阿,联合国总部尔内伯格设计。安全理事会会议厅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挪威艺术家佩尔·克罗格绘制的一幅油画壁画。画中有一只长生鸟从灰烬中再生,象征着全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
图9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会议厅
在每个座位一侧有一个耳机,这就是各国首脑突破语言障碍进行相互交流的设备。大厅两侧的玻璃窗内都坐满了同声传译员,实时将发言人的意思表达为各国语言,通过耳机送到另一端的与会人员耳中(见图10)。
图10 我们也带上了同声传译耳机
参观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会议厅之后,我们接着在楼内参观了一些展品,最震撼我们的是School in The Box 和送往疫区的蚊帐。
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没有学校、没有教育,儿童们无知而贫穷的生活着。在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上确实存在太多太多客观上的困难。但这并不是我们不作为的理由,联合国发明了一种叫做School in The Box(箱子里的学校)的东西(见图11)。箱子里装着初等教育必须的物品如小黑板、教具和书本等,现在正向世界上最最贫穷的地区发放。这样儿童们就可以在最最艰苦的条件下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也可能就是这些基本的知识能逐渐改变贫穷的现状。
图11School in The Box
第二个震撼的就是送往疟疾疫区的蚊帐。疟疾(Malaria)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儿童和孕妇发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疟疾仍然是当今人类的最大杀手之一。疟疾至今仍然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愈200万人,尤其一些贫困地区,如: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人们正在遭受疟疾的“屠杀”。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10 dollar的喷了杀虫剂的蚊帐即可以让疟疾的感染率减低70%。10 dollar的数字对于每个月生活费才1 dollar的难民而言遥不可及,而这也是联合国和每一个经济条件允许的人应该做的事情。
图12 送往疫区的蚊帐
参观了联合国,我们对她的职责了解得各加立体、更加全面。走出联合国,我们一言不发,凝重的事实让我们反思。一双阿迪的篮球鞋、一个LV的小拎包、一件米奇的上衣,也许就是无数贫困儿童的命运、无数难民的生命。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只要有心就能行动。
四. 第三站,中央公园
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联合国,随即我们就到了欢快的Central Park。在这里,我们感觉到各种文化、各种心情、各种活动的交流和释放。随处可见的街头音乐家、行为艺术家、滑轮爱好者、中世纪的马车还有晒日光浴的纽约市民等等。
图13 入园口的马车
图14 争晒日光浴的纽约市民
图15 第二小组成员合影
在纽约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竟然建立了这样一个庞大的公园。试想如果将这片地出租,那么收入相当于用100元的美金将公园铺满。如此大的代价的背后是美国政府以人为本的精神,如果说自由女神是美国人民的灵魂支柱,那么中央公园就是美国人的精神家园。每一个集体一个民族没有了灵魂支柱就会堕落,没有了精神家园就会迷惘。
五. 返程中
一天的游玩大家都已经疲惫,返程的路上大家都在车上睡着了。结束了今天一天快乐的纽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