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由启明学院、教务处、学工处和校团委共同承办的首届启明学院创新教育论坛在经济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论坛以“创新教育改革与实践”为主题,涉及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思维能力和科技创新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由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两个部分组成。
校长李培根、常务副校长林萍华、副校长张晋、原同济医科大学副校长文历阳、美国Rose-Hulman学院宋建建教授、丝宝集团负责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校教学顾问组全体成员、院系教学和学生工作负责人、工程实训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人、启明学院实验班师生及教学专家组成员、特优生及导师、创新团队学生等共36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由启明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辉主持。
教务处长许晓东首先致辞。他指出,召开本次论坛的目的,是希望开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探索,系统研究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等一系列问题。启明学院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思想者,其教学改革将对全校教学工作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林萍华作了“创新教育再认识”的主题报告。报告以“盼交流关注热点、谋共识携手同行”开题,分为三部分内容。报告详尽地分析了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归纳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工程集成”之间的关系,得出“时代呼唤各类创新人才”的结论;通过总结教育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盲区,提出应以培养学生“做人”“做事”“求知”“共处”等四种能力为主线来重新设计和组织教育,培养具备“强烈的创新欲望”“丰富的想象能力”“正确的创新思维”“良好的知识结构”以及“健全的创新人格” 等五大特质的创新人才。重点探讨了工科创新教育的再认识,从“传统科学主义模式与现代集成模式的再集成”来说明工程本科教育的内涵和功能,提出要拉近“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指出“创造性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结合在日本经历的“浴室中的镜子”和“抽水马桶的水箱”等实例,提出创新与科学缜密相伴、与精益求精相伴、与学习实践相伴,创新需要文化环境来营造,创新观念也需要再创新。在结束语中,林萍华指出,创新能力是中国当前科技发展的短板,但我们有能力通过有效的创新人才教育,使创新成为“九寨沟黄龙的钙华”。
外国语学院徐锦芬教授作了“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专题报告。她从“我国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况”“自主学习概念”“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及“如何引导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强调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任何形势下以不变应万变。
机械学院吴昌林教授作了“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专题报告,重点介绍了学生九个方面的能力结构,比较了“被动实践”和“主动实践”两种实践性教学模式。他结合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和课程设计说明了“被动实践”和“主动实践”之间的差异,提出了“主动实践是学习过程中高层次的实践,应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均应强化实践,倡导主动实践”。
第一临床学院黄亚玲教授介绍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学习方法,结合国内外现状和学生现状调查,深入剖析了“什么是PBL”“为什么要用PBL”,并对其已经开展的PBL学习方法培养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PBL是教学改革、有效利用资源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值得尝试和推广。
土木学院陈传尧教授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作了题为“教师应以课程为载体、启迪学生研究思维”的专题报告,他从教学理念与教师的责任出发,总结出启迪研究思维的基本思考,认为“以课程为载体,受益的学生最多,同时也最经济”,应在课堂上注重归纳思维能力培养,并在全过程、多方位启迪学生研究思维。
电子系邹雪城教授作了“以学为主应该成为创新教育的一种常态”的专题报告,他从Dr. Michael Lightner的个人背景介绍引入主题,分析了目前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内外部两个核心问题,比较了以“学生”“学习”或“学习者”为中心三个不同的概念,指出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或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将“基础知识”“应用”“综合”“人文维度”“关心”“学会学习”作为教育的六个重要目标,并以电子专业为例,介绍了主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办学思路、强化实践环节以及团队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和教学特色等。
李培根认真听取了专家们的报告,并作了总结发言。他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行以及专家们的精彩报告表示充分肯定,并指出,学校在创新教育方面已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势头很好,希望大家能不断超越自我,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提高认识,探索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共同做好我校创新教育工作。
专家们的精彩报告也在与会学生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与反响。启明学院2005级种子班王艳龙同学说“论坛引发了自己关于创新理念和方法的思考,对以后学习和工作都会有指导作用”。材料0705班淘军磊同学称“今天对创新有了一种新的感受”,“愿我们潜在的创新火苗能在启明学院燃烧出来”。
(作者:陈小丽 邱慧君 雷磊 辛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