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时间7月28日下午,Rose-Hulman理工学院科技夏令营圆满闭幕,我们的科技夏令营之旅也落下帷幕。7月29日上午8点,宋老师、姜老师驱车带我们一行7人(刘老师已于25日凌晨乘飞机飞赴纽约)前往芝加哥,开始了我们为期四天的芝加哥—圣路易斯之旅,同行的还有Rose-Hulman李凯学长的父母李伯父和张阿姨。
在这四天里,我们游览了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三所美国高校,参观了芝加哥摩托罗拉公司总部,还会见了刘玉老师在美国的同学林宁老师及刚寒冰老师,并受到了她们的热情接待。此外,我们还在西北大学与我校校友江楠学姐及陈曦学长会面,了解我校学子在国外的留学经历。这次出行,可谓收获良多。
7.29
今天早晨,宋老师和姜老师开车带我们前往芝加哥,在那里,我们与从纽约赶来的刘玉老师会和,开始了为期四天的芝加哥—圣路易斯之旅。刘玉老师专程从纽约赶来看望大学同学:林宁老师和刚寒冰老师。而在芝加哥期间,这两位老师也不辞辛劳给我们诸多照顾。
第一站 摩托罗拉(by金晓龙)
今天一早,由宋老师和江琴阿姨开车带领,经过4个小时的行驶,我们来到了位于芝加哥的Motorola公司。
在Motorola公司接待我们的是刘玉老师研究生时的室友,现每年都为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授课的林宁老师。在Motorola员工食堂吃过午餐后,林宁老师随即安排Motorola公司市场部同事熊燕为我们做导游,开始带领我们参观。走进这里后我们才认识到一个真正的Motorola,也才知道手机其实只是它的其中一部分。
Motorola,原名高尔文制造中心,于1928年创建,起初主要生产收音机,产品有自行车载收音机,拖拉机的机载收音机,还在1940年生产出斜跨式的收音机。这些产品在当时卖得都很火爆。后来,高尔文制造中心还生产了老爷车的汽车收音机。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有一半人通过高尔文制造中心生产的收音机听罗斯福的演讲,以此让民众的信心得到鼓舞。高尔文本人还是我国天津市的荣誉市民。
Motorola是第一个给美国警察总署生产通信设备的公司,第一个得到运用的城市就是Motorola总部所在的芝加哥。不过Motorola并不是第一家生产收音机的企业,只是第一家生产飞机硬件的公司。
1963年,Motorola与Ford汽车公司签定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合同——在Ford汽车上装配套的专用车载收音机。
不得不提的是Motorola的对讲机。距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有半年时Motorola就已经开始生产收音机,当时并没有引起政府和军队的重视。等二战开始后,军队才发现这个小玩意有很大用途,这时Motorola便以两倍的价格向政府大量销售对讲机和电台。这两样东西后来成为了二战美国陆军的最好象征。
后来,在电视机起步阶段,Motorola持续占领着电视机领域前三名的位置,它生产的金色黑白7寸的电视机是一个标志性产品。当日本电视机强烈的冲击市场时,由于竞争力不足,Motorola将全套电视机产品卖给了日本,从此退出了电视机舞台。
可以说Motorola几乎称霸了上个世纪美国的无线通信市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说的第一句话正是用Motorola的无线接收器传回地球的。Motorola的代表性的产品还有大哥大,BP机(最早是在医院使用,用于呼叫医生)。
1955年,Motorola有了自己的logo,当时只是一个双峰。
图 1最早的Motorola标志
1967年,双峰的外面加了一个圈,表示Motorola进入了全球市场。
图 2标志Motorola进入全球市场的logo
2001年,这个logo里面的空白部分被填满了颜色,表示Motorola占领了整个市场。
图 3 Motorola现用logo
Motorola由moto(移动)和rola(尾音、声音)两个单词组成,寓意美妙的声音。原Motorola公司已经分为两个独立的公司,一个是做移动通信的Motorola Mobile(MM),另一个则是我们现在参观的Motorola Solution(MS)。
现在的Motorola Solution主要关注公共服务和公安全领域,主要产品有:
1. 橄榄球场的无线通讯设备,可以滤除背景噪声,让运动员以及教练之间方便交流。
2. 通过自动识别汽车牌照而读取详细汽车及车主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在今年二月份帮助警察在两天内破获一起绑架案,警方得到的唯一线索是“a green car”
3. 用于迅速扫描库存,寻找货物的RFID系统。运用于停车场,商店,医院等场所。在商店里,用终端可以在1分钟之内扫描获取所有商品的具体信息(如服装的尺码以及数量)。在医院,病人只需要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条码让RFID终端扫描一下,医生便可立即得知病人的病历,不需要任何纸制文档,医生还可以根据此系统为病人准确用药(特别有助于医生换班而导致的重复用药情况)。这让病人信息、用药情况和医生三者统一,对医院和病人都带来更大的保障。
图 4 在芝加哥摩托罗拉总部的合影(右四为我校校友林宁老师)
第二站 林宁老师家
下午,我们前往刘玉老师的大学同学林宁老师家。时隔二十多年,大学同学于异国他乡再次聚首,难免有参商之叹。重温旧日往事,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好一群华工学子,好一群国之栋梁,我们这群年轻人在一旁细听,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图 5 在林宁老师家的花园
第三站 刚寒冰老师家
晚上,按预定计划,我们前往刘玉老师的大学同学兼室友、同样就职于芝加哥摩托罗拉总部的刚寒冰老师家。得知我们要来芝加哥,刚寒冰老师立即表示可以在她家住宿。在刚寒冰老师家的客厅,刚老师和刘老师还谈着钢琴唱起了歌,拿着照片回忆起了大学时光。
图 6 刚寒冰老师(左)和刘玉老师(右)弹起钢琴唱起歌
7.30
今天是我们到达芝加哥的第二天,一整天行程满满。早上,刚寒冰老师亲自下厨为我们做早餐;上午,宋老师夫妇驱车带我们参观了西北大学校园;下午,在参观了世界第二高楼西尔斯塔后,刘老师前往机场飞赴纽约,我们一行人则在宋老师、姜老师、李伯父、张伯母的带领下,在著名的密歇根大道感受芝加哥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与活力;晚上,散步于密歇根湖畔,海军码头灯火通明,人们在一天的忙碌与劳累过后尽情放松,夜幕中的芝加哥尽显沉静与妩媚。
第一站 西北大学
在北美大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西北大学,坐落于风景优美的密歇根湖畔,与芝加哥市区隔湖相望。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与发展,其校园内建筑林立,可谓古典与现代并存。
图 7 西北大学与芝加哥市区隔湖相望
细心的姜老师为我们在西北大学本科生入学办公室处进行了预约。到达西北大学本科生入学办公室后,两位工作人员在二楼的一间会议室,为包括我们在内的一百多名学生及家长详细介绍了西北大学的校园、图书馆、助学金、各大专业及申请条件,并为我们安排了五名西北大学在校学生充当导游。每年暑假,美国高一高二的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全美各大高校,为申请大学做准备。美国的各大高校则会准备宣讲会,向同学们介绍该校的基本情况,还免费提供导游,带学生和家长们参观校园,只需要在网上预约,就可以享受到这种服务。
图 8 刘老师在西北大学留影
我们跟随着学生导游,在风景旖旎的西北大学校园内参观。高大庄严的图书馆全部由校友捐赠;古老肃穆的教堂静静矗立路边,汽车和行人在它身旁经过;碧绿澄澈的湖泊里,野鸭和鲤鱼嬉戏,争夺游人抛下的面包屑,宁静优雅的校园环境让人赞叹不已。
图 9 学生导游带我们游览校园
在西北大学,我们还受到了就读于西北大学工学院(the Robert R. McCormick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的我校校友江楠和陈曦两位学姐学长的热情接待。他们带我们参观了工学院大楼,交流大学生活的学习经验,中午还带我们去一家当地餐馆吃了正宗的“美国菜”。
图 10 在西北大学工学院前的合影(前排左二为我校校友江楠学姐,右二为我校校友陈曦学长)
从西北大学出来,学长学姐一路把我们送上车,天空还微微下着雨。
第二站 西尔斯塔
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一高楼,进入芝加哥市区时,我们就在车窗外领略了西尔斯塔的雄姿。30号下午,我们终于有机会一登塔顶,俯瞰整个芝加哥市区。据说,天气晴朗时,在塔顶极目远眺,临近的四个州及密歇根湖的风景可尽收眼底。
图 11 从芝加哥市郊远望西尔斯塔
排队买票的人很多,这条队伍很有特点,只有一条队,但是有四五个窗口同时售票,所以队伍前进的速度很快,不会让人心急。我们买的最便宜的票,不带导游。拿到票后,先观看了一个8分钟的电影,电影讲述的是芝加哥城的建设史及西尔斯塔的建造,既为游客们普及了背景知识,又缓解了排队的紧张气氛。
电影结束后,游客排队乘电梯前往101层观光。由于刘老师7点半还要坐飞机赶回纽约,很担心排队时间过长,耽误了时间。但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坐电梯到达101层只要2分钟,我和刘老师都不相信。结果,进入电梯后,只感觉耳膜隐隐作痛,没有噪声也没有震动,电梯内显示楼层的数字一路飞窜,让人感觉不到30秒就到了楼顶!
图 12 刘老师提前离开希尔斯塔,前往飞机场,飞往纽约
当天芝加哥天空微云,可见度并不是很高。但站在窗边,整个芝加哥市区仿佛尽在脚下。杜少陵有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芝加哥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气势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登高望远的感慨,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此时,于国家、于社会、于人生都引起另一番思考。
图 13 从西尔斯塔俯瞰芝加哥市区
第三站 密歇根大道
从西尔斯塔出来,宋老师将车停在密歇根大道附近,我们随即下车在芝加哥的晚风中散步。密歇根大道算是芝加哥最繁华的地段,闹市之中,修建了一个不小的公园。一边是车水马龙的公路,另一边,一只灰兔不紧不慢地窜进了公园的灌木丛。公园内有一个露天音乐厅,免费对公众开放,其标志性的屋顶远远可见。音乐厅内演奏着古典音乐,观众或坐或卧,静静聆听。一边是物欲横流的繁华都市,一边是优雅纯净的古典音乐,古人云,大隐隐于市,一天的忙碌过后,在密歇根湖的微风下享受内心的宁静,这也许就是芝加哥市民的生活态度。
图 14 密歇根大道旁的露天音乐厅
第四站 海军码头
海军码头是芝加哥城的另一景点。步行至海军码头,芝加哥城华灯初上,白色的湖鸥在夜风里飞翔,游轮在密歇根湖自在游弋。海军码头上各种小餐厅、游乐场人潮济济,大人们像孩子一样,流连于摩天轮、海盗船;街头摇滚乐队正在演奏,自愿买票的观众排起了长队;湖风习习,隔湖相望,密歇根大道灯光璀璨,说不清的宁静与妩媚。这就是芝加哥,这就是芝加哥不眠的夜晚。
图 15 海军码头远望芝加哥夜景
7.31
在刚寒冰老师家度过了芝加哥的第二夜,早晨,我们收拾好东西与刚寒冰老师一家告别。今天我们将参观芝加哥大学、芝加哥科学工业博物馆,晚上驱车前往圣路易斯。旅途是疲乏的也是快乐的。
第一站 芝加哥大学
与现代的西北大学相比,古老深沉的芝加哥大学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学校大都是小班授课,注重人文思想。据说,芝加哥大学入学时要填写问卷,问卷上都是诸如“请找出一个未知数x”等玄妙而富有哲学思维的问题。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在全美名列前茅,出了三位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
图 16 芝加哥大学掠影
图 17 芝加哥大学掠影
芝加哥大学的建筑十分古朴,林木参天,若有机会在这里求学,于学术于心境,都是一种升华。
第二站 科学工业博物馆
芝加哥科学工业博物馆是闻名全美乃至全球的博物馆,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博物馆收取一定的门票,以维持高昂的运行成本。即便这样,许多美国家长每年都带着孩子前来,很多美国家长干脆办理会员手续,在美国生活了十年的宋老师夫妇以前就是该馆的会员。美国小孩就在这里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接受思想启蒙。
别看博物馆名叫“科学工业”(Science and Industry),里面的内容可一点不枯燥。巨大的飞机模型、炫酷的科学实验、逼真的生物标本,最令人叫绝的是各种科学游戏,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游戏结合起来,大人小孩都爱玩。
图 18 科学工业博物馆里的骨骼标本
下午三点,我们还在博物馆的欣赏了一部环幕电影,巨大的球形屏幕天穹般笼罩头顶,当银幕上的飞机穿行于雪山悬崖之间时,观众也仿佛扶摇而上,决起而飞,随着镜头盘旋、遨游。
图 19 博物馆里的球形屏幕
第三站 唐人街
五点多钟,一行人前往芝加哥ChinaTown吃晚饭。到达唐人街,一种回到中国的感觉迎面而来。汉字、汉语、空气中弥漫着的中国菜的味道,广场上整齐排列的小摊,仿佛是汉口夜市的情景,唐人街,是华人聚居之地,也是华人情归之地。
图 20 唐人街,旅外华人情归之地
宋老师每次来到芝加哥的唐人街必定要到一家店喝珍珠奶茶。我们则分散开来,有的去吃面,有的去吃火锅,有的则跟着宋老师去吃了超大份的炒饭。芝加哥有两个“China Town”,近几年在老唐人街附近新修了“华阜广场”。老唐人街只有一条街道,新的唐人街除了广场,还有好几条商业街。
第四站 圣路易斯
吃完晚饭,黄昏中我们告别芝加哥,驱车前往圣路易斯。五个多小时的车程过后,大家都疲倦不已,到达圣路易斯已是深夜,一到酒店就休息了。大家又困又累,而新的旅途又即将开始。
8.01
今天是四天旅行的最后一天,我们也离开了芝加哥到达圣路易斯。第一站,我们参观了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而后则游览了号称全美第一的圣路易斯动物园,下午四点,则游览了Cathedral Basilica of Saint Louis,北美最大的天主教堂。最后,我们在圣路易斯的标志性建筑gateway附近合影留念,在灿烂的夕阳和密西西比河的微风中踏上规程。
第一站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in St. Louis)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以下简称UW)是我们此行参观的最后一座高校,不得不承认,也是最美丽的一座高校。和许多美国历史悠久的名校一样,UW最先只有一座很小的院子,在校友的资助下慢慢发展,最终成为全美首屈一指的名校。
图 21 UW校园一瞥
图 22 UW校园掠影
第二站 动物园
圣路易斯动物园位于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附近,号称全美第一的动物园。动物园免费对游客开放,其中有昆虫馆、蝴蝶馆、大型动物馆、鸟类馆、猴馆等等,从南极的企鹅到非洲的犀牛,从澳洲的鸵鸟到亚洲的大象,动物园收纳了世界各地的珍稀动物。更令人惊奇的是,动物园只用矮矮的栅栏将动物和人隔开,动物也不畏惧人类,人与动物更亲近了。
图 23 动物园里的企鹅
图 24 动物园里的鹦鹉
第三站 教堂、the Gateway Arch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来到圣路易斯市天主大教堂(Cathedral Basilica of Saint Louis),炎炎烈日下,教堂灰色的墙壁闪闪发光。一进门,庄严的气息压迫着我们,传承上百年的壁画依然金碧辉煌。可能因为不是周末,也没有到祷告时间,教堂里空无一人,更显得庄严肃穆。
图 25 天主教堂内部
从教堂出来,我们前往圣路易斯市的标志性建筑:the Gateway Arch,大拱门。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位于美国中部的圣路易斯是进军西部的门户,后来,人们在密西西比河畔建造了这座钢筋水泥的大拱门,以纪念当年向西部进军的平民英雄们。今天,在大拱门的下方,还有一座博物馆,讲述的就是当年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历史。
图 26 the Gateway Arch,大拱门
高大的大拱门在蓝天的衬托下,雄伟而不失柔美,拱门下,一对新人正在举行婚礼。宋老师和姜老师也在这里合影留念,我们都开玩笑说,等到多少多少年后,结婚纪念日时,再把这张照片拿出来。
图 27 大拱门前的合影
第四站 归程
大拱门是我们此次芝加哥—圣路易斯之行的最后一站。在圣路易斯市吃过晚饭,天气尚早,我们在灿烂的阳光里踏上规程。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学习与收获的过程。
图 28 阳光下的密西西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