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休斯敦大学暑期实习项目(8)

作者:编辑:刘艳红发布:2018-09-20点击量:

    本周大家仍在继续进行着各自的科研活动和任务,同时在与当地人的交往中体验美国的风土人情。

 

李昌:

    本周是来到休斯顿的第8周,本周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开始对Li2DHBQ进行改性的工作。

 

在实验方面,我们对电极片,电池的每个细节都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最后的结果能够达到项目的要求。首先我是大规模合成了一批Li2DHBQ的样品,以供后续测试的需求。然后我们对电极片的制作进行非常精细的处理,包括控制活性物质,碳和粘结剂的比例,粘结剂的选用,以及到最后如何滚压电极以得到具有合适的孔隙率的电极片,都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和测试。在测试中,我们做了2组变量的测试,分别是2中活性炭材料对应4种不同的电解液,一共8个数据。我们得到预料之内的结果,有2种变量组合的电极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下周,我将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深入测试。

 

这周与其他课题组的交流有一些多。先是去了物理学院,找那边的师姐帮忙测了一个材料的TEM;后面有去化学学院进行XRD的测试,之后又参加一个seminar 这个seminar提供的pizza给每位参与的学生。有趣的是轮到我的时候,pizza刚好只剩最后一块了,排在我后面的兄弟们就很尴尬

 

另外,这周和一起参加暑研的一位北大室友要回国了,我们在他出发前一起吃了一顿小火锅,为其践行~这周几乎每天都下雨,经常能看到彩虹,环境是真的不错!

 

 

张紫荆:

本周是来到休斯顿的第八周,这一周休斯顿的天气凉爽了不少,多是阴雨天气,因为我住的Cullen Oaks 公寓距离学校比较近,所以每天都是步行前往实验室,所以下雨带来了些许不便,但是雨后凉爽的休斯顿,又让人心情舒适,使人惬意。在雨后天空中,还挂着残虹。

这周因为不熟悉美国的隐形眼镜养护产品,让我吃了一堑。由于购买的隐形眼镜清晰液是含有过氧化氢不能入眼的,但是我并没有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导致眼部轻微灼伤,于是我在课题组学长的建议下来到UH Eye Institute 进行眼部检查,体验了一把美国医疗。首先到咨询台告诉工作人员你的相关病状,然后由工作人员指导病患去相应的部门咨询。由于美国医院都是预约制度,所以往往无法当天就诊,而我的情况需要立即会诊,所以要在相应部门先了解是否有医生有会诊的时间,拿到当天预约的名额后再去医院前台挂号。并且这种情况就需要单独缴纳immediately diagnosis fee, 而且由于此次短期项目来到美国我们只买了普通的健康保险,其中是不包括口腔和眼部健康的保险,于是这笔费用无法得到报销,但是幸好UH的健康中心对于UH的学生和交流人员都有相应的费用减免,原价110美元的 immediately diagnosis fee 和检查费用,打折之后为35美元。我拿到的是差不多一个小时之后的会诊预约,需要等待医生接待完其他预约病人之后才能来为我检查。在美国和中国的医疗体验不太相同,这里的工作人员态度十分友好,会将细节告知的十分详细。等预约的医生来为我检查的时候,医生会亲自出来将我接到检查室,基本上由一个医生为我做好几个地方不同的检查,不太像在中国每做一个不同的检查需要自己拿着单子一项项寻找地点,并且是由不同的医生为你检查。最后医生说我的眼部由于自己紧急处理比较得当,所以没有大碍,为我开了一个免费的人工泪液滴液,嘱咐我每一两个小时滴一次就可以缓解现在的干涩酸痛的感觉,差不多一两天之内所有症状基本都会消失。在检查期间,由于我是外国人,有一些专业的词汇不太能理解,所以医生非常耐心地向我解释以及告诉我如果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问他,他会向我再重复一遍,让人感觉十分贴心。最后由医生带我到挂号的前台缴费,结束了这次医疗过程。总体来说,虽然这里的医疗价格比国内要高出不少,而且救治效率并不比国内高,但是确是十分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一对一的医生咨询检查过程,也是让人有被重视和尊重的感觉。

每一周在休斯顿都有一些新的体验,感受美国和中国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氛围,也是我们出国交流的一大收获吧。

 

赵隽逸:

   自从上次偶然发现在磁场和激光的共同作用下可以驱动磁流体实现宏观大循环,我们一直在试图摸索清楚实验条件,进而尝试去解释机理。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现象此从第一次成功之后,就再也没有重复出来过,前前后后尝试了一个周,也没有完全重复出第一次的实验现象。我们分析认为,该现象出现的实验条件是极其苛刻的,如:磁场的均匀程度,激光射击角度,激光功率,磁流体浓度,磁流体的体积,室温等诸多因素,只有在所有的条件都恰好达到最佳的组合状态时,才能够出现上次那么fancy的实验现象。经过几天的不断尝试,基本可以实验极其缓慢的速度进行循环,但实验效果去之前的相比,还是相去甚远。一时,实验陷入了瓶颈,有时候因为一直盯着那个图案看的时间太久了,经常产生幻觉,以为在循环,而实际并没有。

   我们也将这个问题与导师做了汇报,后来在开组会的时候,导师的意思是,尽管现在的实验现象非常的fancy,如果解释的清楚的话可以发一篇大文章。但是磁场与光场的耦合是非常复杂的,即便是单纯的磁场作用都很难分析清楚,如果再加上光场和重力场的作用,那复杂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研究难度非常之大。所以导师的意思是,要不先把这个课题拆分成两部分来做,一部分也是先做的是单纯的光场对磁流体的作用,然后再做磁场与光场耦合作用,这样的话,一步一步的来,可能会成果出的更快些吧。

另外,这周听了来自rice university 的教授的一个lecture,是石墨烯领域的大牛,尽管内容不能完全听的懂,但是气场还是非常震撼的。

图片包含 地板, 场景, 画廊, 天花板已生成高可信度的说明

图片包含 屏幕截图已生成极高可信度的说明

 

李宛泽:

   本周我对之前一直在设计的传感器外壳方案进行了修改,由于实验室的打印机精度过低,我只能在建模的时候进行补偿,造成的结果就是一个模型需要重复实验打印好几次才能达到要求,可以说也是一种时间和材料的浪费吧。另外,我在周一还设计了一个利用螺钉尖端顶碎钢化玻璃的装置,但是对于这个装置是否能提供足够的压强,我还是很不放心的,总之,还是希望能一切顺利,晚上我将最近的工作总结做成了PPT,以便于第二天在与导师的weekly meeting中进行交流

 

周二上午与Becker教授进行了每周一次的交谈,这一次的见面格外的长,几乎持续了一整个上午。Becker教授对于之前的分片式的自毁外壳设计应该还是比较喜欢的,但是结果太过复杂,而且对于水密性,强度的要求不好满足,在场的另外一位教授也不是非常赞同这个方案,倒是比较喜欢另外的一种整体式的但是加上薄弱点的设计,利用类似手雷外壳的设计形式,再采用汽车安全气囊的发生装置产生大量的高速气体,将外壳炸碎弹飞。

周三我上午完成了新方案的设计和建模,并且开始进行打印,之后便开始阅读本周五组会上将要交流的那篇论文。说实话,凭借我目前的英语水平,阅读这类专业化的长篇论文对我来说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如果日后要在美国进一步发展的话,恐怕大四还是要对阅读专业文献这方面进行一些训练。另外,在用arduino调电机时遇到了一些问题,程序总是烧写不进板子里,试了很多方法但是是无法解决,希望后来能顺利解决吧。

周四我终于解决了昨天的问题,说起来有点可笑,应该是USB线的问题,换了一条之后就正常了。关于周二提到的方案,Becker教授有一个想法,他打算先做一个模型出来,然后向里面充大量压缩高压气体,看是否能够将整个外壳崩碎,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我依照这个想法对模型进行了修改,以备日后的实验而用。

周五我利用示波器测试了一下之前拆开的传感器,学习了半天示波器的使用,这种功能太多又都是英语标注的设备对我而言还是有些复杂,我研究了好长时间却还是没有搞明白具体该怎么使用示波器,但是确实在输入的两根导线上能看到方波信号,虽然十分不稳定,也基本上没法分析,但总之希望是一个好的开始。

 

关晨宇:

本周的实验工作充分利用了上周的成果。继探索出EDTABTA对稳定铜离子良好的稳定作用之后,本周我们尝试着将这二者同时加入沉积溶液中以确定是否有协同效应以产生更好的结果。

但事实是,因为实验涉及到许多微纳制造的过程,所以每进行一个实验都须万分小心,这也就意味着时间的消耗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一个样品被切割成小块分开之后,还需要经过高温灼烧、退火、酒精浸泡、干燥等一系列复杂操作,等真正拿到可以用作实验的样品也就在一天之后了。但即使是这样的辛苦,我们关于这个想法的尝试也并没有表现出很好的结果, 研究生师兄苦笑一声:“thats research.

本周也见识到了一个公司funding研究的general routine。因为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项目是由LAM Research公司支持的,因此每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们必须向公司上报相关成果。既然我们将EDTA的加入视为一个全新的idea,那不妨将我们的结果展示给他们看。于是周三晚上我和师兄一直工作至深夜10点完成了EDTA环境下的铜离子沉积样本,将其抽真空包装后第二天一大早便ship给了加州的lam总部,希望会有好结果吧。

在等待加州的TEM结果出来之前,我把时间投入到了师兄在进行的另外一个课题里。这里需要用到一个自建的设备及相关软件,我们称此设备为surface reflectivity setup。同样因为是自己搭建的设备的原因,这台设备稳定性并不是十分完美。当我们尝试着运行新的实验时,之前用LabVIEW制作的相关软件“罢工”了,原因并非什么不兼容性,倒是因为某些他人的操作向软件包里添了很多别的文件,要尝试删除这些文件又不能凭计算机完成,于是面对多达上千个文件,我和师兄只好分两台电脑干起了体力活儿。

总而言之,本周成果寥寥。

 

熊雨琴

     
    这周,老师给我们分布了任务,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医疗图像的数据库,叫做deeplesion,这是由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收集的来自4400位病人的32000张标记了的临床CT图片,上面有标记病理的种类,尺寸和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左边为未标记过的CT图像,而右边的图像把病理的长轴,短轴以及在图片中的位置都标记出来了。是非常完善的一个数据库。


 

   除了图片中的信息,每张图片都不止有一种病理类型,这也是这个数据库与之前其他数据库不同的地方,原先有病理识别的数据库,但是只针对某一种病理类型,比如说肺,软组织等。但这个数据库可以识别八种主要病理,病理类型的标签在数据的说明里标出。

   1)骨骼2)腹部:腹腔内不在肝脏或肾脏的病变3)纵隔4)肝脏5)肺6)肾脏7)软组织:体壁,肌肉,皮肤,脂肪,四肢的杂项病变,头部和颈部8)骨盆

   这周,我主要做了图像的预处理工作,先把图像中的关键CT切片抽取出来,再根据标记把数据分成三类trainvaltest。把不同类的图片分别打包转换成h5文件,这样在之后把数据喂入神经网络模型时就很方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