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昊坤:
第九周,这周是华科光电学院保研至关重要的一周,可惜,我只能放弃。但是我不后悔,天下之大,定有我容身之处。江湖朝堂,日后也定有我一席之地。
这周我将导师让我做的霍尔效应元器件做出来了,也测得了第一组数据。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完成,内心狂喜。为了测得p型硅掺杂电子浓度,我将其做成了一块霍尔效应元器件,将打磨之后的铜丝用银胶粘在硅片两段作为电极,以sourcemeter作为电流源,硅片两端放置两块强磁铁作为磁场,有公式可得掺杂浓度。另外我另取一片,测其电阻率,由标准的P型掺杂浓度公式算出浓度。得出的掺杂都比较小,我准备下周再重复试验,毕竟精度有限。
我并不想保研,这世界太大,我需要走一走,看一看。如果我现在不走,那么以后便再也没有如今的激情,如今的精力,如今的青春了。
孙敖:
时间流逝,留给项目的时间越来越少,加上考托福的压力,每天都要靠咖啡和Monster调整精神状态。但面对满满当当的任务,我不由得兴奋起来。
教授在UTD时的一个学生这周来到实验室,要用HIL设备做电机控制仿真,我的项目暂停了两天。之后我很快写好了DSP上的AD converter代码,并在师兄们的指导下成功使用AD采样的数据控制了PWM波的产生。周五build了AD采样控制的SPWM代码,硬件却失去连接了,不由得大为恼火,希望下周能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缓解压力,周日和室友在Rice University闲逛。Rice作为私立大学,校园环境古朴静谧而不乏雄伟建筑,和休大的热闹对比极其鲜明。
张晓思:
这一周的时间过得很快,这一周实验又有了进一步的进展,由于上一周一直在阅读关于激光光刻的论文,所以也一直没有去操作激光的系统。
上一周阅读相关的论文后,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基础的相关知识,例如:如何设置激光系统的参数,以及单光子吸收的现象所需要的参数与双光子吸收现象所需参数的不同,以及双光子吸收过程所涉及到的原理。
但是通过一周的过程发现,从论文中能够学习到的东西是有限的,例如关于SU8 参数具体对应的激光系统的参数,这个论文中都没要提及,或者只是给出一些参数但是没有给出选择相关参数的理由,所以这对我们实际的做实验又提出了挑战,老师建议我们联系相关的公司去寻找相应photoresist所对应的激光的波长,而且实验室所涉及到的光路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否定了SLM机器,而且目前我们只需要画出一个点,所以我们的光路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于是在星期四的时候我们又去做了新的光路,这段时间在联系相关的商家希望能给出相应的信息,这样便又能够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设计到的光路图:
傅屈晨:
这周自学了Andrew的结构化机器学习项目课程,同时研究了嵩天老师的网络爬虫代码,调试并跑通了一个网上下载的QQ爬虫。转眼暑期实习就要进入尾声了,但是实验还没有开始做,学长说设备不到他也没有办法。所以目前只能先尝试那个sideproject。我改进了一下设计,打算通过3D打印测试性能,再反复修改。
侯亮:
还有一个月,休斯顿的实习就要结束了。本周也进入了项目的最后时期。经过数次的修改,我终于建立好了最理想的用于测试rf induced heating的实际模型并用于仿真。其原理是,外加磁场在人体内金属中产生变化的电流,由于金属器械的长度不同,在最接近谐振长度时,能量最大,产生的热量最高。因此画出的曲线应该是正弦曲线。下一步将在实际的实验室条件下验证此模型的准确性。
生活上,这周在实验室学习的同时,一直在准备本周六的托福考试。忙完导师给的任务后,我便在实验室里带着耳机听听力或者是写作文。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次考试的作文题目刚好和自己联系过的一次作文题目相似,所以算是比较顺利地写完了。
只剩下最后一个月的学习了,时间过的很快,也很珍惜这段时光。希望在最后一个月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完成在休大的学习任务。
许天成:
这周过得非常痛苦。原本我已经将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和参数调好,准备将模型用于测试更具普适性的数据集,结果发现模型有一处代码的位置放错了。修改重新运行后,模型分类的精确度从95%掉到40%,并且一直稳定在40%,一直到本周结束都没有排查出错误原因。
感慨一句,一个参数设置不对,人工智能就直接变成人工智障。真是残酷。
尤若:
这一周实验没有很大的进展,主要是在尝试改一些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拟合效果。不知不觉已经只剩下二十几天了,时间还是很紧张的。周末我们去参观了莱斯大学,校园很小很安静,建筑相比休斯顿大学更有一些复古的气息。我们去的时候是傍晚,夕阳西下,景色很美。
参观完莱斯大学后,我们去了midtown,这是来休斯顿这么久来第一次感受到都市的气息,很是兴奋。我们去了一家日式拉面酒吧,气氛很好,很是热闹。终于在地广人稀的德州看到了找到了这么热闹的地方,真的很难得。
石金刚:
这一周还是处理了一些国内保研的事,然后,然后就是Mathematica……
我个人觉得学姐的代码在多条路径的情况下并不能找到最小值,这也是当初Becker叫我看的原因所在,我本想着学姐的算法能不能做适当的修改,怎么说,原理上面应该给出证明吧,然而多次尝试之后发现,并不能……
干脆!我就适当程度地另起炉灶!我假设了一个三元函数,去找这个三元函数的最小值。我们知道,这时候边界条件是最重要的。在调试了一周的代码之后,现在的关键点回到了边界条件上面……
这周吧都在看代码,全是代码,进度非常慢,艰难……唯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之前我做的那个项目通过官方认证了:http://demonstrations.wolfram.com/ShortestPathBetweenTwoPointsInTheUnitDiskReflectingOffTheCir/
Becker还在YouTube上录制了一个视频:
https://youtu.be/UHXPvbkQhCw
其他方面。周五的时候,实验室开了一个例会,Becker的几个博士做了一个关于他们正在研究的课题的presentation。有意思的是,讲台上的人在讲述的同时,大家都在下面很自在地吃着Becker带来的坚果,边吃边听,时不时对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气氛很轻松。这种场合的氛围和国内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