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密苏里科技大学EMC实验室实习项目周记(9)

作者:编辑:刘艳红发布:2017-09-19点击量:

2017密苏里科技大学EMC实验室实习项目周记(9)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9-19 点击率:61 编辑:刘艳红

公共篇

本周一切内容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情,在EE那边跟着Rosa的王宇黎准备本周的答辩,马上准备回国了,浙大的几位同学也准备回去了,而李颖洁也终于在本周刚刚来到了这边开始了她的实习生活。此外我们周末还去参加了yansheng学长和曹博的婚礼,见证了实验室里的爱情。

个人篇

夏圣烜(电信学院1401班)

继续上周的进度,本周我需要对之前搭建的set-up进行一些改善,由于之前出现了当aperture位于正中心的位置的时候,也出现了峰值的问题,Dr.Victor认为是由于孔径过大,导致当aperture处于中间的时候,两边的emission source都能将能量辐射过来。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又重新购买了一根12inch长的darlin的bar,然后把它切成四等分,需要小的aperture就用一块1x1inch,需要较大的就把四块拼接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的2x2inch的aperture。

图1, 一系列不同尺寸大小的aperture

图2 分别测两个天线单独工作时的S21参数

另外一方面就是天线的问题,由于需要提高resolution,那么就是要两个source之间的 距离能够小于半波长,才能称之为super-resolution,所以要么降低频率,使得波长变长,要么就是缩短两根天线之间的距离。由于之前的测试中,很明显的可以感受到,如果大幅度的降低频率,会导致无法得到应有的结果,差距较大,所以频率点只能微调,导致测试提高分辨率的程度的主要途径就是缩短源之间的距离。又由于目前做的两个loop antenna直径较大,接近4cm,而我们的频率一般设置在两点多个G左右,所以半波长也在5cm到7cm之间,这样的话无法测得是否可以将分辨率提高到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因为loop之间有space occupation,导致距离只能缩短到一个极限,因此我重新做了两个直径1.5cm左右的loop antenna。

图3 不同尺寸大小的loop antenna

但是换了小的天线之后,在测试中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即使只用一个天线发射源,也无法得到一个单峰值的曲线,而是会在中间的peak附近出现一个很明显的sharp valley,跟Dr.Victor讨论之后,他认为可能是由于地板的反射导致,一个天线会在上方造成一个同样的在地下的mirror image的source,于是产生了干涉现象,导致出现了加强点和减弱点。他让我去单独做一个测量反射的实验。

7X[(8~Q9{_D`QB6DM7A3$6V

图4 只有一个发射源时得到的曲线图 图5 测量反射的实验set-up1

图6 f=2.3GHz时得到的曲线图出现了三个峰值 图7 测量反射的实验set-up2

图8 2.75GHz下的曲线,已提高resolution到1.8倍

图9 2.8GHz下的曲线,已提高resolution超过2倍

汪睿哲(电气学院14级提高班)

这一周,我项目上的进展有些不顺利。在用互易定理Reciprocity Theorem和全波仿真后直接对电场积分两种方法计算耦合电压时,所得结果出现了不一致,如下图所示。

图1 结果不一致

经过我和学姐Yin的探讨,我们认为仿真模型与实际相差较大可能是结果不准确的原因。模型中过多的使用面模型,而不是符合实际的体模型,使得结果产生偏差。但是在对仿真模型进行更改后,两种算法所得结果依然不符。我们在讨论无果后,选择向导师Dr. Chulsoon寻求帮助。

在周五上午,我们和Chulsoon进行了讨论,在向他详细说明了实验结果以及仿真模型的构造后,他认为我们模型中的端口设置有些问题,需要将端口长度延伸50到100mm,使所得电场属于“TEM”,且端口的mesh设置不够细,也是造成结果不准确的一部分原因。

之后,我按照Chulsoon的说法,对模型进行了更改,并重新运行。由于周六我们参加了Yansheng学长和Ying学姐的婚礼,没有去实验室,目前我还没有重新对我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图2 更改后的模型

刘顺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科学1401班

这周我们完成了设计,接下来我们将做出新的设计,将这个设计转化为由存储在电容里的高电压来提供整个电路的电源。 细节工作我将测试整个电路得到相关的工作参数。

同时我也开始了SI的学习,我将在电路中加入connector来测试这一元件给电路带来的变化。接下来的一周我将努力完成这一设计。同时学习Hfss 软件的原理,以及deembeding theory。 我主要设计Tx线和加入connector的电路,并进行比较。

开始时是将软件熟悉下,并将线路由差分线改为单线。

图一差分 图二单线

并在Hfss软件里导入这一模型。

周六实验室里学长结婚,我们参加了婚礼。

图三婚礼

王宇黎(机械1402班)

这是我在实验室实习的最后一周,下周我就要先于其他同学回学校了。这周我做了暑期科研的答辩。这也是本周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答辩的过程进行顺利,也算是给我整个暑期实习提交了一个很好的答卷。

图一 答辩PPT截图

同时本周对纳米摩擦发电机的前景文章进行了阅读。对他的利弊及各种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虽然这个暑假,不太可能继续往下做了,不过在了解了摩擦发电技术之后,我对此也有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希望之后向这方面有所发展。

图二 纳米摩擦发电机模型构建

对实验室的新购进的纳米摩擦发电机进行了测量,电阻特性曲线如下:

图三 摩擦发电机电阻特性曲线

吴涛(力学1402班)

这一周我通过查找资料终于解决了对抗训练结果不稳定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我设的迭代步数过小,对于不同的优化方法收敛速度是不同的,有的结果还没有收敛,所以造成了这种不稳定现象。这都是我的笔记本计算能力的不足造成的,所以这周我向学校申请了集群计算的账号,可以连接到学校的集群计算机,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计算时间。然后我将实验所得的结果与文献进行比较,与文献结果十分符合,这一阶段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我写了一个report给导师,他也比较满意,对我的一些结果很感兴趣,让我在下周组会上讨论一下。

图一 实验结果的report

王宇飞 (电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1404班)

本周完成Intel项目十种TVS diode建模的其中一种,首先用TLP测量IVcurve大信号特征,然后使用VNA分别在串联和并联的方式下测量电容电感值。(使用谐振点计算)

图1 小信号模型

图2 大信号模型

图3 Snapback trigger delay模型

图4 Forward recovery模型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