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大-2017伯克利交流之旅(6)

作者:编辑:文芳发布:2017-08-21点击量:

华中大-2017伯克利交流之旅(6)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21 点击率:68 编辑:文芳

伯克利暑期学术课程日志(8月6日)

逐渐默契的同伴,慢慢习惯的环境,愈加欣喜的日程,把日子变得丰盈有意义起来。今天是我们在美国行程的第三日,天朗气清。别了两天的Seaborg还是和初见时一样宁静,伴着清早的水汽和草木的香气,在Berkeley的青翠木林间,迎接我们回来。

上午的课程是令人兴奋期待的---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由Christian Dierks先生向我们介绍有关于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内容。在这次课开始之前,单是这位教授的背景就足够使我们惊叹:他曾发过三篇Science,所在课题组的professor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化学家Yaghi。而听完之后,我们实在感叹,这是我们到UCB来听的最具挑战性的一节化学课了。教授语速之快,内容之艰深远超我们想象。尽管如此,同学们依旧兴趣不减,积极发问探讨。

首先, Dierks先生介绍了共价有机结构COFs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化学知识,从平面层状拓扑结构的合成到立体空间拓扑结构的合成,基本上有了合成方法上的发展。随后他提到了一些在合成中重要的化学键,其中最重要的是亚胺键,也是他所研究的COFs-366-Co的重要化学键。

图一:Doctor Dierks为大家授课

与此同时,他还提到了三种催化方法:1.分子催化:高选择性、高效性、低活性;2.无机催化:高效性、高活性、低选择性;3.自然反应:高选择性、高活性、低效性。而网状化学催化齐具三大优势:即高效性、高活性和高选择性。

之后他介绍了关于COFs-366-Co在还原二氧化碳方面的机理、优势等。与此同时,结合了一系列分析技术如TGA热重量分析说明了这些问题。他还解释道COFs-366-Co在不同中心原子含量下的电导率,体现了这种材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电池工作效率。在说明形态学方面这点时,他也运用了诸如X射线吸收光谱等检测方法说明不同边界的催化效率,充分展示了COFs材料的优越性能。

最后,他谈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也就是探讨利用太阳能作为光电化学启动能源的可行性或者作用机理。

不得不说,这堂课十分艰深难懂,但同时也激发大家更大的学习研究网状化学的兴趣,同学们这种面对未知、迎难而上,援疑质理、渴求真理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正是“学在华中大”精神的体现。

正午后的阳光热烈又温柔,同学们在Seaborg外的草坪上嬉笑玩闹,好不惬意!同行的张亘学长恰是下午seminar的主讲人,他看我们依依不舍这明媚好景,便带我们去临近的萨瑟塔(Sather Tower)上面一睹美景。萨瑟塔是UC Berkeley校园内的中心钟楼,被称为The Campanile,完成于1914年。这座塔高307 英尺,是世界第三高的钟楼,也是UC Berkeley最显著的标志。进入塔内需要买票,3美元一人,不算贵。乘电梯升到七层,再走两小段楼梯,便到了观景平台。塔上的风呼呼瑟瑟,催促着观景的人们抓紧外套,彼此环绕以稍稍取暖。

图二:Sather Tower

从塔顶的围杆眺望远处,眼里倒映的,是整个伯克利的佳美景致,从每一幢建筑到每一寸草坪,清楚明晰,开阔爽朗。目光更远的地方,是烟雾环绕的朦朦胧胧的金门大桥,是旧金山密集紧凑的楼房平地公路,是与湛蓝天空相接的太平洋......“咚———”一声响亮而悠长的整点钟声蓦然响起,在缓缓消逝的回音里,你仿佛听见一个旷远的声音在诉说着伯克利悠远浩瀚的旧日故事......

图三:从塔顶远眺整个伯克利

收拾好心情,我们开始下午的课程----听黄亘学长分享了他在伯克利的生活。

图四:张亘学长讲述伯克利的3S生活模式

他用“3S”理论划分伯克利学生的生活内容:Study、Sleep、Social network。由于一个人的时间有限,所以常常只能用所有精力完成好其中的两件事,而在伯克利这样的顶尖大学,通常不会有学生选择“Sleep”和“Social network”作为自己生活的主要内容,否则就浪费了学校和自身的宝贵资源,丢失了来此一遭的目的。

学长告诉我们,在伯克利生活真正的比例是:学习是最主要的,睡觉和社交都是小部分。他还告诉我们,伯克利的学习压力并不小,每到考试周临近,压力大的学生甚至会选择裸奔来减压,虽然这种做法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GPA在这个学校中的被重视程度和加权在国内的重视程度是几乎一样的。每到考试,所有的学生都会谈论GPA的高低而不是过了还是没过。

随后他还告诉了我们伯克利的课程系统,着重介绍了伯克利的选课机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选择自己专业课程范围外的感兴趣的课程,这些课程的成绩没有被详细地评定为A+——F,而是只有P(Pass)和NP(no pass)两种,并不影响学生的GPA。最后,学长还对伯克利暑期对外交流项目的主要内容、收费情况、申请方法做了细致入微的介绍,并且热情地期待着明年还能在这篇校园见到我们熟悉的身影!

seminar结束后,Nina为大家讲解了final presentation的方式和基本要求。其中,伯克利的FP是使用一项给定的技术解决生活中的某一问题,要求可实现性与新颖性并重;斯坦福的FP则是在给定的商业领域中进行一次创业,要求分析商业模式市场需求等详细说明融资轮次等。从这两种不同的FP设定中,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伯克利和斯坦福的不同侧重点:伯克利倾向于技术服务于生活,而斯坦福则倾向于技术商业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不难明白为何那些信奉技术至上的创业者最后大多都失败的原因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和非技术手段比如销售都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投资和利润。除去安全管理因素,或许这就是学校要将斯坦福伯克利放在一起让大家交流的原因,让伯克利的同学向斯坦福学习熟悉商业模式外化技术的重要性,让斯坦福的同学向伯克利学习认识技术生活化的商业本质来源和竞争力核心,多元并重才是当今前沿创新创业的王道!

回程的路上我在想,回国之后,我们会因为什么恋恋这飘洋过海的绮丽暑期?或许是走进世界最精尖技术的好奇激动,或许是每次seminar上所得到的真诚切实的分享,或许是我们团结互助的美好情谊,或许是金灿灿的加州日光和徐风,又或许,是这大洋彼岸自由、多元、包容的氛围,使我们流连。

编辑:叶杨(自动化15级)、俞前辉(自动化15级)

作者:俞前辉(自动化15级)、叶杨(自动化15级)、卢丽莹(自动化15级)、鱼一飞(船海14级)、高祥云(材料14级)、庄旭东(能源16级)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