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
雨后的清晨,分外清凉。老师和同学们7:20准时出发前往斯坦福大学。经过昨夜的奋战,各组终于确定了自己最终项目陈述的主题,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在巴士晨会上,Nina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项目陈述的小技巧,让同学们获益匪浅。早高峰时段的101公路,堵成一片,巴士几乎是一步一挪地向前行进着。为了课题绞尽脑汁的同学们在疲惫中纷纷睡去。到达斯坦福大学,已经快9点了,为了不耽误9点开始的课程,同学们一路小跑奔向教室。
图1雨后彩虹
今天,同学们仍然被划为2个小班分别上课。一班同学因为10点才开始上Jon Vlachogiannis教授的“风险投资”课程,故获得了宝贵的讨论时间。他们抓住上课前的一个多小时,围坐在教室外,对自己的项目进行论证,集思广益。二班的同学9点按时开始上课,内容为“美国时事经济”;两个班级上午的课程,分别是另外一个班昨天的课程,所以今天的日志不再重复描述课程内容(见昨天日志即可)。下午两个小班均是讨论课。 我们将重点汇报讨论课及晚上同学们的活动。
下午的项目报告讨论在斯坦福大学李嘉诚中心的研讨室进行。同学们完成了本次项目的所有课程和研讨。每位同学都想通过最后的项目汇报展示这十几天所学的成果。为了帮助同学们做最后的冲刺,我们请斯坦福大学的学长给大家做项目指导和商业计划答疑。
有了前几天头脑风暴得出的创新点和对商业问题的细致分析,各个小组对自己的课题,都已有了清晰的理解与定位。同学们根据之前学到的“创建一个公司需要解决8个问题”,对自己的项目做出合理的阐述。每个成员也有了明确的分工。
图2紧张而有序的讨论
这种实践教学的方式给了大家很多的激情和动力,让我们对美国式的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这里的老师往往在上课的时候不会花过多时间在概念和理论上,而是不断地举出一个又一个的例子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当课程结束,需要做结业汇报的时候,同学们会发现老师讲的商业模式、领导力、人工智能企业文化、创新创业的艺术等等,都是需要进一步去深入了解的。这也许就是与国内教育最大的不同,国内老师大多是在课堂上把知识点都罗列出来;在美国,老师则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且不设定一个绝对的标准,学生能做多好,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说不定作业完成之后就能诞生一个真正的企业项目。这样的例子在斯坦福不在少数(比如Instagram公司)。
经过了一下午的讨论,回到酒店后,同学们在朱春平老师的召集下为李显锐同学庆生。大家在酒店大堂吃蛋糕,享受着结业汇报前夕的狂欢。
图3“寿星”李显锐同学正在许愿
图4吃蛋糕也不忘学习的同学们
享受完美味的蛋糕,各小组为了最后的展示汇报,继续讨论、修改PPT展示文稿。想着李显锐同学的生日愿望“自己所在的小组将在明天的展示汇报中脱颖而出!”大家继续绷紧了神经,投入到最后的战斗中。
连续几天加班加点的讨论、学习,让各小组每个组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亲密。让我们期待着明天的展示汇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