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HUST-Stanford 寒假交流学习之旅(3)

作者:斯坦福分队3组和7组编辑:刘艳红发布:2017-01-19点击量:

探秘

昨晚的硅谷工作校友分享会,大家兴趣盎然,原定于22点结束的校友分享会,持续到23点后才结束,结束后,大家依然围着几位热情的校友,所以,真正结束已经零点了。

今早上车时间是8点,想起第一天有4名同学迟到被刘玉老师严厉批评,大家昨晚都认真定好闹钟,不敢怠慢。早上7点55分,全体提前集合完毕,刘老师高兴的表扬了大家。

大巴车一边向斯坦福大学行驶,我们一边在车上开晨会,刘玉老师特意表扬了昨晚连夜赶稿的机械学院郁鑫睿同学:“郁鑫睿同学的文字里,不仅包含了校友们精彩的观点,还包含了自己的理解,夹叙夹议,文采颇好。”刘老师将郁鑫睿同学的日志发到群里,大家边看边赞叹,不时听到同学们说:“我们组也要加油啊!”。不知不觉间就到达了朝阳映衬下的斯坦福大学。

图1 同学们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前往教室

再一次走向李嘉诚楼,又有别样的感受。

斯坦福的一砖一瓦,谱写着属于斯坦福的历史长卷。每一次建设,见证的都是斯坦福人回馈给母校深深的爱。我们路过的是风景,风景里沉淀的是斯坦福的浓厚底蕴和文化。斯坦福的校友代表曾经说过:We are immersed in a culture that lets us take risks, discover new ways of thinking, redefine what is authentically us.(我们沉浸在这样一种文化里,这种文化让我们勇于冒险、发现新的思维方式,重新定义什么是真正的我们。)正是因为这种历史沉淀下的文化底蕴,深深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斯坦福人,让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去对待他们的人生。李嘉诚医学院大楼门前的长石凳上,刻印着斯坦福半个世纪以来医学成果的飞跃和进步,地砖上的每一句箴言同样代表着斯坦福人的自信与骄傲。

图2李嘉诚大楼前的箴言

走进熟悉的教室,发现了一个新特色。

与国内大学不同,我们上课的教室中间有一个推拉门,可将一个大教室划分为两个小教室。这种教室的设置形式既可以节省教室使用空间,又可以更加合理的安排学生的教室使用形式。单单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斯坦福的创新和考虑问题思维方式跟我们的不同。

图3斯坦福教室能灵活拆分与合并

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俄罗斯籍教授Laurynas,课程内容是Leadership(领导力)。由于同学们昨天休息得比较晚,教授注意到我们脸上的困意,幽默的问大家冷不冷,有没有在旧金山的商业区逛过。他的热情逐渐驱散了我们的困倦,焕发了对新一天课程的憧憬。不得不说,leadership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图4 Laurynas教授正在讲授《领导力》

见我们进入专注状态,教授便带领我们开始了精彩的课程学习。他先问大家对leadership的理解与定义,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认为leadership就是good management(好的管理)或high position(高级职位)等等,教授认真的听取了同学们的想法,却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观点,而是给我们播放了一段他自己拍摄的视频,视频中一个年轻人独自在山坡上欢快的跳舞,开始周围的人都只是围观,直到几分钟后才有一个人走到圈子中间与他一起跳,并用手势招呼大家一起参与,随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参与跳舞的群众越来越多,最后整个山坡上的人都热情的跳起舞来。从中不难看出,作为整个事情的发起者,头两位跳舞的人用自己的活力与热情,感染了大家,鼓舞大家参与到其中,这便是领导力,并不与领导者或者说管理者本身的职位挂钩,领导力的形成在于热情,甚至可以来源于普通人。只要你足够热情、足够有感染力。

接下来,教授将领导力回归到三个本源问题上来。

关于领导力的形成,教授谈到这与文化本身有密切关系,他认为东西方在领导人的产生上就开始有很大区别。东方的领导往往是年长者以及家族领袖(对这一点我们都点头认同),而在西方文化中,领导则源于敬仰,为了解释这一点,教授让我们列出自己喜欢的偶像与他们的特征。

大家激烈的讨论后,发现总结出来的偶像的特征十分类似,毅力、自信、激情、充满洞察力等。

教授听到这些词,很满意我们的归纳,他开玩笑说:“我是不是该直接翻到下一页PPT了?”他兴奋的告诉大家:“这都是一个人拥有领导力的基本特征。一个拥有洞察力的人,可以思考得更远,拥有伟大的与众不同的目标,并且能将这些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可实现的小目标。一个有激情的人能够把自己的目标分享给他人,将自己的伟大远景同时让他人预见,让他们成为和你志同道合的人。一个自信的人在遇到困境时也能够带给团队成员乐观积极的心态,让他们不会因为因一时的挫折而迷失了方向,而是要解决问题,继续前进。”想想我们自己的经历与体会,觉得教授的观点不无道理。

其次,教授谈到领导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可以拥有领导力。领导力需要我们学会张弛有度,信任自己的团队。学会与成员交流,聆听与包容不同的见解。拥有责任心,信守诺言。同学们不禁向教授质疑:那一个拥有领导力的人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有什么区别呢?教授笑道,他们不见得有远大的目标啊。同学们笑了起来,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一个领导者不仅要给团队一个清晰的目标,还需要将这个目标进行具体的表达,让团队成员们明白自己在这个团队的工作内容,从而也可以更好的吸收他们的反馈与建议。

对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教授一反之前的逻辑,告诉我们在这一点上要变得自私起来,因为这种自私是有道理的。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首先要拥有十足的精力,合理的分配个人时间,获得充裕的休息、锻炼与营养补充是必不可少的。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前段时间王健林的营养食谱与一天作息安排,想到年过六旬的他依旧神采奕奕,能领导如此庞大的企业,可见合理而有规律的个人作息与膳食是多么重要。同时,教授还谈到了执行力,这也是刘玉老师反复对我们强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他谈到执行力是完成一切目标的先决条件,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敬仰你,服从你的领导。有拖延症的同学纷纷对教授的话点头赞许。

最后,教授强调了团队的重要性,表示一个人的领导力会体现在整个团队的表现之中。“没有什么伟大的事情是可以独自完成的!”教授用这句名言结束了今天的课程。

反思教授的话,不禁觉得对于我们近50人的大团来说,如果大家都拥有这样的领导力,那么我们团队就不会出现昨天迟到的问题了。

图5下课后同学们也踊跃向教授提问

课后,我们漫步在闻名遐迩的棕榈大道上。这里真像网上形容的那样:“拱廊相接,棕枷成行,在古典与现代的交映中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和学术气息”。令人联想到了斯坦福大学的校训“让自由之风劲吹”,斯坦福人沐浴在这样自由的学术环境中,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勇于拓展,敢于创新,能够用他们智慧和思想去激发新一代的创意。

午餐时分,我们落脚于斯坦福校内一个自助餐厅,名字叫ArrillagaFamily Dining Commons,午餐相比昨天更加丰盛,有些原本不习惯西餐的同学,都喜欢上了这里的食品。

吃完中餐,准备前往李嘉诚学习和知识中心大楼聆听斯坦福大学亚历山大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Alexander Ratner博士的《人工智能》(简称AI,全名叫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他的本科和硕士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阶段来到了斯坦福,自己还曾创过业,说话中气十足,长得酷似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他这个博士一点也不“技术宅”,准备和女朋友明天(马丁.路德金假日)一起出去旅行,我们都亲切地叫他小哥。

小哥开口就是纯正的美国腔调,单词之间的连音听起来格外舒服。他首先介绍了智能搜索、智能规划、智能推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领域主要的子领域,接着,小哥又讲到了人工智能替代人类的必要条件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他强调,自2010年深度学习算法建立后,才是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他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运用人工智能的案例,比如说苹果的Siri、谷歌的Alphago、虚拟助手(virtual assistants)、非结构化的数据挖掘(Data mining from unstructured inputs)以及他研究过的一个项目——酸奶配料的智能搭配。

在小哥的启发下,大家提出了许多关于人工智能应用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有同学提出人工智能未来的安全问题,既然人类现在下围棋开始下不过Alphago(阿尔法狗),那么有没有可能未来的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呢。小哥对这一想法给予了一定赞赏,同时指出,目前的人工智能仅仅只能做很小的事情,像Alphago,它只能下围棋,不可能做别的事情,所以想要实现代替人类的人工智能还为时过早,至少目前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的。

课间,同学们就深度学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炜老师也将自己做的音谱识别以及人脸识别与小哥分享,同学们也都好奇的旁观。小哥表示他很喜欢里面的音谱识别,他觉得这种功能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节课,Alex博士讲解了人工智能在归纳方面的用处。他说归纳就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在已知中找寻未知。

他列举了在图像识别方面的例子。人工智能通过学习海量的图片,归纳出各类事物的特征,最后可以通过特征来分辨不同种类的事物,例如分辨路口通过汽车的种类,或分辨动物的种类等。

推理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人工智能通过已有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出结果。人的一些关键性能力,如感知、交流、运动、操作等各方面,都有很多期待人工智能去解决的地方,例如拿起杯子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就需要很复杂的配合才能完成。

随后,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深度学习的相关概念,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的不同点在于深度学习存在更多的层次与步骤,以图像处理为例,需要先把三维的事物变为二维,然后再降到一维,最后抽象成像素点,分步骤来寻找其中的规律。

Alex博士在哈佛硕士毕业后曾经自己创业成功,因此他分享了关于在AI方面创业的心得,他列举了四个关键因素:拥有充分的数据、度量性、可读性,以及最重要的——产品。不知不觉到了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对AI的智力水平超过人类后的情况很担忧,但是Alex表明了自己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人工智能即便是现在最前沿的深度学习,也只是被训练来处理单一的任务,比如ALPHA GO只能在围棋领域使用,而不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所建树;同时,我们训练AI很多时候是帮着处理一些简单但重复性高的工作,比如查找论文中相同的论点,人类发挥的是人工智能在处理问题速度方面的优势,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并不是还原一个完整的人。同时,他又提出,人工智能对于我们的确存在很现实的威胁,在将来,大量的重复性、低创造性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可能现在的10个工作岗位将来会被一个工作岗所代替,这将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许炜老师和同学们对本次课程极其感兴趣,下课后纷纷围住Alex,继续探讨关于AI专业领域的问题。许老师还向他分享了华科创业团队在AI方向的工作。

图6许老师与Alex交流

    

那么,斯坦福分队二班同学在15号这一天的小班学习情况又是怎么的呢?

上午的课程是去年夏令营最受同学们欢迎的《人工智能》。教师就是上面一班同学称为“小哥”的Alex博士。他首先带着二班同学们回顾了人工智能曲折的发展过程:人工智能概念被提出后,由于受当时种种因素的限制而进入低谷,后来机器学习的兴起和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的提出,才使人工智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的活力,并在这几年迅速成为研究热点。

随后Alex博士阐明了他对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看法:虽然受限于摩尔定律的影响,但人工智能产业仍然被寄予厚望打破物理壁垒,为人类的生活与科技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在21世纪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在人类社会中初露峥嵘,特别是在Translation(翻译)、Self-driving car(自动驾驶汽车)、Virtual-assistance(虚拟助手)、Game(游戏)、Medical-diagnosis(医疗诊断)以及Data-mining(数据挖掘)等领域,人工智能(AI)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并且正在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科技与生活领域。Alex教授还提到前不久倍受关注的人工智能成果—Alphago(阿尔法狗), AI领域的这一重大突破,正在给全世界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震荡,而此次震荡带来的涟漪必将席卷整个科技世界。同学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随Alex教授进一步深入到人工智能产业的世界。

讲完AI这些不可估量的前景之后,Alex教授又开始了阐述AI目前遇到的困难与障碍。Alex教授没有用什么艰深的案例,而是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给酸奶自动配料的AI实例。首先,若是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看似这么简单的用途,其实现复杂度将是指数爆炸式的。为了减小这一复杂度,我们很自然地就要采用数学建模的形式,使问题简单化,但仍然存在百万级的复杂度。于是,Alex教授引出了“learning”(学习)这一重要概念。但学习过程要利用“大数据”赋予“AI”经验。在“酸奶AI”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根据经验规律将复杂度降低到5千以内,与最初的指数级和百万级相比,这已经是一个很漂亮的数字。

但我们的问题还远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探索也不会就此停止。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碰到事物的共性和异性的问题。比如“巧克力”和“黑巧克力”,太具体或太宽泛都是不行的,在不同目标的实现中需要设定不同的具体程度。如何将这样一种抽象的辨别能力“教”给AI,成了当前最大的难题之一,Alex如是说。

对于“AI”这样一个前沿领域,我们几乎都只感受到它表面的光环,很少接触到一个“局内人”对它的描述。Alex用一种我们都能接受的思路介绍了其内涵,告知在我们眼中的“大神”到底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样一种恰到好处的具体,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对AI行业的兴趣,这已经不仅仅是停留于表面的“哇塞,好酷”的崇拜,而是对他们真正在解决的问题有一种深入了解的欲望。

当然,Alex教授还提到了其他比如AI在推理、交流方面的障碍,但是他仍然切合我们的主题提出了对创新创业的观点。其中一点令我们印象深刻,他提到了现在公司还没有覆盖到的领域,就是我们的机会。这与昨天两位授课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开玩笑说,他预期这个自动给酸奶配料的机器人将会成为一个热点。

当下正火的AI技术和同学们的专业背景完美契合,Alex精彩的讲解似乎并没能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课间休息短短的十分钟里,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AI与我们在华科课堂学习的目标优化模型之间区别向Alex发问,Alex从数学本质上对同学们的观点加以肯定,并且从数学模型的角度给出了“intelligence”(智能)的真正含义。

这天的课下讨论时,同学们表达出对AI核心知识的好奇,虽然有点担心在商业课堂上问技术方面的问题是否合适,但是受到随团学术导师Nina的鼓舞后,同学们还是勇敢的表达了自己的兴趣。在这里真的很感谢Nina老师,课前课后她一直在鼓励我们勇敢地问出自己积压的问题,无论问题蠢不蠢,合适不合适。如果错过了,可能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Nina老师教会我们如何把握机会,如何学会为自己争取学习资源。

图7课后,同学们给Alex老师赠送中国特色小礼物

图8同学们课后围绕Alex老师提问

图9全班同学课后与Alex博士合影

在同学们表达出想要进行更加深入探讨的欲望之后,Alex很热情地为我们讲解了长达半小时的generation(实现)步骤的实现,当同学们从精妙的实现方法中回味过来时,已经是正午12:15分了。

在午餐饭桌上再次回味起这堂课时,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堂课受到了深深的感动:Nina老师课前曾为我们介绍过Alex博士天才的一面,同学们带着膜拜的心情等来的竟然是一位平静而温和的老师。在知识面前,传道者和求知者地位竟然可以如此对等,跨越课堂,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跨越旧知识的重重限制。除开专业知识上的钦佩,同学们也被Alex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课堂结束之后把Alex重重包围,抓住最后的一分一秒共同分享最前沿的知识和最独到的视角。Alex说他很感动,不停对我们说谢谢,但真正应该说谢谢的其实是我们。

下午为我们授课的是一位华人女助教,她是来自斯坦福商学院的博士生Xiaoning Liu。刘博士张口便说了一句中文,突如其来的亲切感让大家中午的疲倦一扫而光。

她从自己的经历讲起,一下子拉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在从浙大到斯坦福交换期间因蹭课被一位商学院教授赏识而获得深造的机会。她不满足于浙大的环境,申请到其他高校进行交流,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去更广阔的地方开阔视野锻炼自己,又有勇气和胆量去世界最顶尖的学校蹭课。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我们对她佩服不已。

课程主题是关于成败的方法论。老师给我们抛出了三个问题,但她没有立即回答这些问题,而是从一个简单的例子讲起。在一个叫做Kickstarter的众筹网站上,一些创业者会在这里展示产品,只有当他们获得的实际投资总额达到预期数额时这些资金才能够被使用,如果不达标就会彻底失败,拿不到任何资金支持。同学们通过这个例子对创业的一些内容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然后老师又举了一个关于房地产的例子,问我们:消费者会根据什么因素去购买房子。大家七嘴八舌进行猜测,老师也由此引出了存量和流量这两个概念,通过将具体事例中的房源与学术中的存量/流量概念进行分析,很好地提炼出房源的特点。之后老师又让我们回顾第一个众筹的例子,发现其实它的特征也符合这两个抽象的概念,于是我们一起得出结论:这两个问题在本质上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一开始我和周围的同学都以为第二个房源例子与第一个例子甚至与今天下午课程的主题都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经过这样一种抽象模型的分析后发现它们的本质是相似的。

接下来老师就开始从她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切入,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从博弈论的角度与方法进行更深入详细地分析。大家频频举手提问。在专业内容的讲解中,大家听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名词——贝叶斯公式。说实话,这一部分的确比较深,听起来感觉很有难度,但是大家都因为听到了曾经学过的概率论中的知识点而努力尝试着理解它。如何让投资数额达到预期值这一复杂的问题也可以用一个简单模型概括,但是这个简单模型的分析过程却并不简单。

最后到了问答环节,内容也不局限于商业。很多同学都从刘博士的经验分享中收获颇多。下课后,同学们向这位厉害的华裔女博士送上了小礼物表达自己的感谢。

今天两个班的同学是第一次分开上课,大家都有极大的学习兴趣,无论餐桌上还是小路上两个小班的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交流心得体会。在相互交流中,我们既巩固的课堂上的知识,又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友情,大家都十分兴奋。

回到大巴车的我们都略显疲惫,也许是一天的课程学习太过充实,也许是一天的生活经历太过新奇,也许是一天的神经弦过于紧绷……但是在回程的大巴车上,刘玉老师却依旧精神抖擞,这让我感到惭愧与敬佩。刘玉老师借用大巴行驶时间与我们分享今天的课程体会。她谈到:关于Leadership(领导力)课程,由于我们没有切身的体会,以致于很难理解到一个好的Leadership具有的品质及这些品质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曾经在某些方面犯过一些错误,那么可能会对照经历反思自己,这样对Leadership的课程感悟才能足够深刻。许炜老师接着补充道,这堂课大家普遍认为比较简单,教授讲的道理也都明白,但这并不能说明教授没水平,化繁为简才是真正的大道。一般来说,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型的分享,形象、通俗、易懂,但是这样的分享需要听众有很强的提炼和归纳能力,能够把握住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从而对自己有所启发和指导;而高水平的学者则能从很多个具体案例中提炼出这些要素,并把这些要素呈现给大家,但是这样的要素需要听众具有相应的体验才能产生共鸣。大家对这堂课缺少共鸣,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应的体验,这是问题的关键。当许老师提到这里时,我不禁想到昨晚的校友交流会上,姚欣学长在分享“硅谷精神”时,也提出要思考事物的本质和精髓。这使我对创新有了新的感触,一个勇于创新的人,除了梦想、热情、能力以外,还需要有正确地思考方式,能够从最简单、最本质的角度去把握创新的方向。眼下我们在硅谷能够更多地感受到斯坦福的精神外延。随后,许老师鼓励大家回去之后将今天Riliskis教授列举的Leadership的品质记下来,然后按照其内容去“照镜子”,每天鼓励自己做自己最好的“Leader”。学,然后思,继而做,才能将课堂知识内化,才能不虚此行。无论是斯坦福教授的课堂,还是华科带队老师的讲解,都使人受益匪浅。来这里的每一分钟都在收获。最后在刘玉教授的引导下,我们认识了身边2013级机械的喻鑫睿同学,他就是连夜写出那篇集文采与思想内涵于一体的座谈会感想的作者,在他的一首极具磁性嗓音的《城里的月光》中,到达了我们的晚餐地点“卧虎藏龙”中餐厅。

期待明天的Plug AND Play孵化器之旅,实地参观这个孕育了Google的创新创业孵化器。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