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休斯顿大学实习项目实习周记(8)

作者:商尚炀编辑:刘艳红发布:2016-09-13点击量:

公共篇

公共篇部分的周记,宛如小时击鼓传花的游戏,传到手里的滋味却因人而异,于我,则希望以这寥寥几百字的记述,给后来者留下些许经验,或许能更好的生活吧。

俗语有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异国生活,在短暂的新鲜之后,总要回归到平淡琐碎的生活本身,在短暂的汉堡可乐的激情之后,精致的中餐才是真。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瓜果蔬菜可自沃尔玛处取,其中有着“organic”华丽标识的更是滋味无穷,相应的则需要更多的美钞。大米随处可得,面粉则稍有不便,小袋包装一斤左右,仅作淀粉刚刚够用,做面食则会花费巨量成本,再考虑和面等工序的复杂程度和消耗时间,个人在这里不做推荐。

糖和食盐是无国界的调味品,获取全无问题,酱油和醋则需要费些心思,沃尔玛、HEB提供的仅是果醋一流,酱油也与国内的相异。如果需要获取正宗的生抽老抽、陈醋香醋,则需要驱车十几英里,去中国超市购买了,另外,葱姜蒜胡椒这些充满中国特色的调味品,也须一并去中国超市购买,务必购买足量,毕竟休斯顿的交通对于无车一族很不友好。

原料齐备,接下来就是制作过程了,菜谱里有的无甚稀奇之处,对于一行年轻人而言,关键中的关键还是要依赖已经是熟练大厨的成员,其余的人则会在打下手的过程中最终学会独立烹饪。所以最终在这三个月吃的如何,和落地时诸位的初始厨艺水平大有关系。

随着诸人厨艺渐长,可独当一面之时,便可轮流做饭。只是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口味差异甚大;平日工作事务繁多,至晚餐时候体力不足,各种各样的问题总会找上门来,不过在争吵声中,自可体会到作为独生子女从未见识过的兄弟姐妹的情谊,大概就是:我真的受不了你们,但也很喜欢你们的意思吧。

个人篇

李斌

这周二到实验室继续我的设计之路,主要是在上个星期与王冉讨论之后做了一些修改,下午打印的时候发现打印材料已经用完了,可惜Jeff已经走了,只有在第二天的时候Jeff教我怎么安装材料。

星期三的时候由于打印机一直在工作,又巧的是Jeff给我们发了一个网址让我们学习MATLAB,于是这一天我都在学习MATLAB,网址上不仅有讲解还有题目练习,学起来效率很高。以前用MATLAB都是哪里不会就百度怎么做,没有系统学习,现在全都看了一遍之后有了很大进步。

还有因为周五有组会,组会内容就是每周一个学生讲自己看过的一篇论文,大概就是讲讲自己的理解。讲之前先发给大家看看,这样讲起来大家都可以听懂。于是在周三的时候看到了邮件,把论文大概看了一遍。周五听学长讲的时候也就能听懂部分了。

向杰伟

从上周开始我开始在光纤上进行styrene的镀膜工作。我负责的是直径较小的50um光纤,印度学姐Tisa做的是300um的光纤。但我们最后要达的目标是相同的,制作流程也是相近的。但是很多微观效应,和宏观影响在50um的光纤上会体现地更加明显,精度要求也有所增加。周二我开始了最开始的镀styrene,并在SEM下观察其表面的情况。结果发现其表面有很多像山脊一样的条纹。在和学姐交流了这个问题之后,学姐表示她在300um光纤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但是不如我那么严重,学姐和导师猜测是因为应力的作用,但对于具体的过程也不太清楚。接着我就开始查阅资料,找寻是否有相同的情况,并开始设计实验,进行变量排除和假设验证。最开始我通过减少镀膜的时间,来降低条纹的密度和高度,但效果并不明显。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我猜测其可能与腔体内的等离子体密度分布不均匀有关系,或者也有可能是因为光纤在镀膜的时候有振动导致的。在进过反复的实验检验之后,我大致确定条纹的产生是因为光纤在镀膜的时候微小振动产生的,接下来就是找出将其解决的办法。

赵雪妍

本周由于劳工节假期,我只在实验室工作了四天。周二、周三两天,我都是在实验室继续金相抛光。因为上周五我没有考虑到假期的问题,保存样品用的DI water不够充足,导致周二早上发现有极小的区域氧化,所以不得不返回之前用的大颗粒研磨剂的研磨。连续两天我用了不同粒径的金刚石和氧化铝研磨剂,不断重复研磨,效果不好就要返回上一道研磨,每天晚上回去都十分疲惫。周四中午我们又开了组会,Dr. Brankovic询问了我的进展,并在下午来了实验室看了我的样品,我表示样品上仍然有斑点和划痕,并跟他讲了下我认为问题是出现在我之前的力度有点过大。但是他竟然和我说”pretty good”,让我十分惊诧,并交代了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点焊机将样品和Pt线固定连接并涂上保护层。周五下午在Dhaivat帮助下,已经完成了这部分工作,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下周就可以开始其他实验。

商尚炀

严格的说,第七周是我生命中的有趣节点,只是因为在这一周,我终于学会了游泳这项技能,其过程和千千万万的初学者无甚区别,。

这周的主要活动在于和导师沟通,前几周导师希望我能加入Jasmine学姐的项目,但由于学姐工作繁忙,约好的见面一拖再拖,以至于项目进展缓慢。我的导师Sheth是个非常不错的家伙,既能指导工作,也能一起吹牛打屁,只不过由于糟糕的运气。我大概是他带过进度最慢的学生了,他知道我在这里待不了多久,于是便火速把我调到了子扬学长关于认知心理与生理的项目去了。周六的时候我认识了我的项目伙伴,一个印度小伙Krishna,他在这里攻读硕士学位,有趣的是他在瑜伽文化方面颇有造诣,在未来的几周内应该会指点我一二,但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确听不懂印度风味的英语,特别是快速版的。

无论如何,我对真正开始的科研生活充满期待。

陈丽莎

本周将初步结果发给Dr. Roysam和Dr. Grossman,回复说结果满意。然而主要由于运动神经元聚类没有标准,而kmeans得到的结果对初始中心点选取很敏感,且必须人为设定类别数。于是尝试实施其他聚类方法;如加入density信息;以及对kmeans结果进行优化,多次运行取使得类内差最小的结果等。关于聚类还可以通过纹理信息等进行优化。也可以考虑让专家对部分图像进行分类作为训练集利用监督学习的方法进行分类。具体如何实施还需与两位教授商讨后确定。

周日发邮件给Dr. Grossman提出一些关于分割和聚类准确性的问题,周一将与其通话讨论进一步的工作。

对于左前角的初步三维重建结果如下:

马雅尧

这周主要是检查实验装置找出问题。第一个问题是PD与肉眼观察到的光斑的冲突。有时明显光斑更亮但是PD显示的数值更小。这是由于不可见的紫外光的原因,竟然占到了有一半以上,这意味着之前测得的数据大都是不准确的,加一个filter才会得到准确的数值。第二个问题是虽然默认为激光发出的为水平偏振的光,但是实际上偏振是不够纯净的,消光比还有0.4,需要用一个cube来引出纯净的线偏振光。第三个问题是如何使激光功率稳定的问题,直接调电流不易使其稳定下来,可以调光路中的其他光学元件如玻片等使其稳定下来。改进了实验装置之后测得的数据准确了许多。

陈宇遥

这一周周一拿到了上一周想要的前驱体质量为5mg的样品,但是结果却并不竟如人意,在同样的光电催化测试条件下,测得的光电流和上一周测得的15mg的样品几乎一致,且暗电流仍然较大。

这让我们刚刚燃起的对于样品性能的期待的热情被浇灭的一点毫无踪影,在冷静地分析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后,认为是FeMnP和BiVO4发生了反应使得正真能够吸收光的BiVO4的量减少而使得对于光的响应在减少FeMnP量的情况下仍然无法增加。对应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继续减少FeMnP在BiVO4上的生长量,但是已经减到5mg了仍然没有任何变化,而其生长量的最小极限值为2mg左右,可以舍弃这一方法。其二就是增加BiVO4的量,使得在反应后仍然能有BiVO4对光相应,但是首先不知道BiVO4与FeMnP反应生成的物质的性质,如果它对于空穴的传输有阻碍作用,如与该产物的缺陷复合等,那么即使增加BiVO4的量也会难以增加电流,其次如果要继续增加BiVO4的厚度,就不能使用现有的spin coat的方法,而是先要在FTO片上生长一层BiIO,在用原位替换的方法将这一层点氧化铋替换为钒酸铋,但是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很低,且现在还缺乏原料。最终学长和我商定先用氧化铁在其上生长FeMnP进行尝试。并且已经用水热法探索了生长氧化铁在FTO样品上的条件。

在这周的实习经历中,我切身体会到了科研就是在不断地失败中探索并前进的过程,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实验会有negative result的原因,及时的根据结果改变计划是保证实验能继续顺利进行的保证,这样才能最终得到想要的positive result。

常晟源

这一周的研究有序进展。在上周我向Mayerich教授反映了速度测试的初步结果之后,他提出对HSIproc软件的处理速度不太满意,尤其是在进行文件存储顺序的转换时速度过慢。为此,他对生戌源代码进行了修改和调试,并向我们进行了推送。

从测试结果来看,由于引入了缓冲区(Buffer Zone)和自适应机制,使得软件不仅能够以在内存中建立高速缓存的方式加速处理速度,而且对文件大小具有自适应性,可以自主调节缓冲区大小以达到最优化的目的。在进行了这是更新之后,在大文件转换时HSIproc的处理速度大大加强,达到了以往的四倍。这样优异的表现让我和师兄欢欣鼓舞。

周三,我和师兄到办公室和教授商讨下一步的测试工作安排。根据教授的想法,我应当改变文件大小(通过分割大文件),形成大小梯度,从而可以体现文件容量逐渐增大时,HSIproc,ENVI以及Matlab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经过初步讨论,我们决定以10GB(680*2800),40GB(2300*2800),115GB(整个文件,6800*2800)三个点来进行测试。同时,教授还将会在HSIproc软件中加入A-sync机制,以便加速文件转换。所以,为了给教授留出整合的时间,我将先测试ENVI和Matlab的表现。希望一切顺利!

白小龙

由于带我的孔博士还在国内,并且还不知道要继续待几周才能把失效的签证给搞定,所以这一周也只能给自己找点事情做了。导师对我从来不过问,这点我不清楚是哪个环节的问题——因为他是基本上只用电话叫学长过去的,总之那就自己找点事做吧。只是这种难述的无奈让我体会到以后的申请更注意和导师的match了。

首先是再次用扫描正弦波对立方混凝土传感器进行测定,然后得出的结果仍然是S4编号的智能骨料的差别较大,后面可以考虑用新的骨料替代这个,以减少误差。接着按照同项目的范老师的建议,对之前的Labview程序进行修改,使之可以接收随机性更强的信号输入——由MATLAB模拟产生特定的信号,并转化成的TXT文件。接着花了一点功夫简单的绘制了球形骨料的示意图。

图1球形传感器示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周一和伙伴们一起去了休斯顿艺术馆,在这里看到了数不清的名画、雕塑——震撼着我的视觉。而我也在附属商店淘到两本超低价打折的摄影画册,nice!另外课余时间,作为放松,我还将美国末日的游戏主剧情完成了,感慨这真不愧为大作,精细的剧情和人物刻画,悲壮的配乐以及与主人公的互动,都让这个讲述真情的故事深入人心。

图2瞬间和永恒的主题的摄影展

王冉

这一周制作了新的原型板,将teensy和屏幕,摇杆,按钮的接口集中在一块板子上,缩小体积以便放入crutch前端的housing。制作完后开始调试,一开始屏幕又一次出现了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一直显示SD卡读取失败,根据上次的经验,问题应该出在供电上,仔细排查之后,猜想是不是用来连接屏幕和板子的线过长,引起了过大的衰减。于是选用较粗的单芯线又做了一根短排线,再次测试,成功。和Atilla讨论了一下通信方式,我希望能用串口,无论是代码还是接线,后续扩展都更有优势,但由于beaglebone的通信似乎并不顺利,他希望我用最简单的方法,也就是用digital pin模拟并口。所以就修改了代码,增加了接口。Jeff给大家分享了一个matlab的入门教程,还挺不错的,周末没事跟着学了一下,挺基础的,不过也弥补了一些原来忽略的东西。实验室的Prasad学长有一天更新了一下Nao机器人的代码,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我才发现我们实验室居然有一支Nao机器人足球队!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