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篇
上周末,是美国的labor day,学长借此短暂的假期驱车带我们前往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游玩。我们参观了富丽堂皇的天主教大教堂,还游玩了人山人海的动物园。
图1圣路易斯大教堂
图2动物园的动物
这周,来自浙大的三名实习生完成了他们的实习答辩,离开罗拉回到祖国。感谢并珍惜有他们的日子,临走时我们合影留恋,希望这两个月的相处是我们共同的美好回忆。
图3与浙大学生合影
个人篇
刘远卓(启明学院13级种子班)
首先是VB编程部分,本周继续进行贴片天线板的dipole模型仿真。需要得到8*8每个dipole的电场及磁场分布以及耦合电压及电流。由于每个dipole的加权值不同,可以通过Matlab计算,所得数据导出为txt文件,通过代码导入到CST中。
接着对数据进行处理,打开文件,逐行读取,提取复数的实部和虚部,计算幅度和向量。其中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注意,比如求角度时相限的划分,小数点后有效位数的截取。由于dipole是逐列创建的,而数据时逐行读取的,因此需要进行转换。最终结果与Matlab及HFSS对比相一致。
图4 Ex、Ey结果对比
由于我们建立dipole模型的目的是解析贴片天线的耦合结构,因此需要将64个dipole的结果整合起来,得到总的耦合电压和耦合电流。
图5 耦合电压与耦合电流的结果对比
组会上与大家分享了VBA编程的内容。未来的工作首先可以进行para sweep,使得每次只需仿真一个dipole,从而减少仿真时间。除此之外,范教授建议通过对天线或其他实验板的扫描,得到场分布,从而直接通过代码建立出dipole模型。这样扩大了代码的使用范围及利用率。
图6倒F型天线模型
除此之外,本周开始了1.575G倒F型天线的仿真。倒F天线是在倒L天线的垂直元末端加上一个倒L结构构成。它使用附加的结构来调整天线和馈电同轴线的匹配。该天线具有低轮廓结构,辐射场具有水平和垂直两种极化,另外由于结构紧凑而且具有等方向辐射特性,同时其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天线的工作效率。1.575G是华为测试板上GPS模块的谐振频率,但由于测试板是多层板,与我仿真的情况可能会所不同,因此需要我调整天线尺寸来使其达到1.57G的谐振频率。
曾晨(启明学院13级信息类数理提高班)
本周工作包括:1/测试工作,2/展示了toolbox,3/近场扫描,由于学姐也要走了,所以接下来的工作将会更加繁忙。
第一方面工作还是根据benchmark测试手机,结果如下:
Injection place = CPU
TLP Voltage = 200V
(250V may lead to system crush)
Aututu
Rate
| Benchmark number
|
Time1
| Time2
| Time3
|
540 times / min
| 18887=1040+7340+7028+3479
| 19110=1042+7364+7157+3547
| 19049=1056+7374+7050+3569
|
228 times / min
| 18365=1041+7309+6453+3562
| 19082=1022+7412+7097+3551
| 18486=1025+7331+6496+3634
|
58 times / min
| 18832=1049+7319+7112+3352
| 18861=1033+6894+7294+3640
| 18903=1033+7383+7064+3423
|
40 times / min
| 19321=1059+7455+7177+3630
| 19244=1038+7471+7145+3590
| 19089=1023+7416+7081+3569
|
28 times / min
| 19150=1060+7343+7164+3583
|
|
|
Basemark OS II
Overall / system / memory / graphics / web
Rate
| Benchmark number
|
Time1
| Time2
|
Max=540 times / min
| 131 / 738 / 219 / 194 / 9
| 128 / 692 / 214 / 193 / 9
|
30 times / min
| 129 / 713 / 216 / 194 / 9
| 130 / 711 / 219 / 194 / 9
|
0 time / min
| 123 / 614 / 208 / 193 / 9
| 128 / 704 / 209 / 193 / 9
|
Vellamo – Test1: Metal Mode
Rate
| Benchmark number
|
Time1
| Time2
| Time3
|
Max=540 times / min
| 611
| 610
| 630
|
low pulse rate
|
|
|
|
0 time / min
| 615
| 631
| 609
|
Vellamo – Test2: Chrome Mode
Rate
| Benchmark number
|
Time1
| Time2
| Time3
|
Max=540 times / min
| 1356
| 1339
|
|
25 times / min
| 1328
| 1316
|
|
0 time / min
| 1464
| 1363
|
|
结论是benchmark之间性能是差别很大的,这么多benchmark中只有antutu还比较好用,而对于antutu,当pulse rate小于某个阈值时对手机影响不大,大于该阈值后会影响逐渐变大,最后会导致系统崩溃。
第二部分工作是展示audio processing tool box,在周四的会议上向sony远程展示了其的使用,出人意料的获得了sony的肯定,而小帕也表示不错,但是之后还是提出了一些意见,在之后的工作中还会改进。
随后一部分工作是近场扫描和热力成像方面的工作,近场扫描后的结果可以从下图中看到结果,上面是场强成像,下面是信号。
图7场强成像与信号
宋皓升(材料学院13级功能材料专业)
根据上周的测试结果,我和Dr. Victor汇报了我项目的进展,他建议我用水当吸波材料来进行实验。
首先我利用CST建模证实了水的确有吸波的效果,其中有一次建模我用的是Far Field Monitor,并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在Victor的指导下,我将其改为probe探针去接收patch辐射的信号,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结果。
接着,我们开始了实际set-up的实验。
首先,我测试了当patch上方没有任何遮挡物的情况。
图8 patch上方没有任何遮挡物
接着,我在patch上方放置了一个透明的装有水的塑料箱。(大小是32cm*56cm,水的厚度是6cm)
图9 patch上方放置了一个透明的装有水的塑料箱
在低频情况下,接收到的能量上升了,和我们预期的一样,我们试图加入电解质(盐)来提升该介质的吸波能力。
图10一杯盐的量(后期再测出其准确重量)
一杯盐 两杯盐
三杯盐 四杯盐
图11不同盐量的数据
UNIT: dB
| 1GHz
| 1.5GHz
| 2GHz
|
Nothing above patch
| -68.4
| -82
| -73
|
6cm thick water
| -48.7
| -55.7
| -61.2
|
Add 1 bottle salt
| -54.8
| -57.6
| -59.4
|
Add 2 bottle salt
| -53.7
| -56.4
| -57.2
|
Add 3 bottle salt
| -52.4
| -57
| -56.4
|
Add 4 bottle salt
| -51
| -55.4
| -56
|
当和纯水比较时,盐水确实可以吸收一部分能量,但和只有patch比较还是没有吸收。
当我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试图改变一些条件。我通过加入一些木块来提升收纳箱底与Patch之间的空间。(木块的厚度是1.9cm)
图12对照实验组
一块木块 两块木块
三块木块 四块木块
图12实验组
UNIT: dB
| 1GHz
| 1.5GHz
| 2GHz
|
Nothing above patch
| -68.8
| -61.4
| -70.7
|
6cm thick water with 4 bottles of salt
| -50
| -53.2
| -58
|
Add 1 piece of wood
| -61
| -64.6
| -63.6
|
Add 2 piece of wood
| -63.1
| -67.1
| -66.4
|
Add 3 piece of wood
| -65.9
| -71
| -67.1
|
Add 4 piece of wood
| -61.7
| -71.2
| -60.8
|
我们可以从上述的表格中得到两者间的空间的确会影响吸波效率,并且3块木块的吸波效率最高!
但这些实际set-up反应出的问题是patch可能不适合这个实验的信号源,下周我们可能会针对dipole进行仿真模拟和实验。
孙 泽(光电学院13级光电专业)
这一周的工作比较零碎。周一周二整理了前两周的工作,总结成了一篇presentation交给了Dr.Pommerenke。教授建议我们接下来用coax cable代替USB cable进行实验,因为USB cable中有四根线,而coax cable只有一根线,所以分析起来更加简单。所以接下来几天我们在之前做实验的box里面加了测试的同轴线,搭建了下一步实验的setup。周末就开始了测试,得到了初步的测试结果。下一周的计划是分析这个实验各种情况的equivalent circuit,计算expectation value,再把得到的结果与之前USB的结果进行对比。
此外,Dr.Pommerenke还发给我们一篇有关USB ESD的论文。这篇论文的内容比较基础,主要是介绍unshielded USB cable发生ESD时可能出现的failure。说实话这篇论文写的并不严谨,因为没有提供实验setup的细节信息,而且对实验结果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我和MST的本科生li guan一起花了两个晚上整理出了一份对论文中问题的清单,通过邮件发给了作者。周六我们收到了回复,才搞清楚了许多之前的疑问。
生活上,随着学弟和浙大同学的陆续离开,思乡之情也逐渐在我们中间蔓延。下一周我们还将踏上前往加州的旅程,大家都非常期待这次硅谷之旅。
钟 阳(光电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在上一阶段完成全波仿真(Full-wave Simulation)并得到合理的仿真结果(Simulation Result)后,这周的工作围绕测试数据(Measurement Data)展开。
图13 Allegro PCB Designer中的研究对象
实验测试的数据由Cisco提供,数据格式均为.s8p。实际上我们所研究的对象(与仿真对应)均只有4个端口(4 port),因此利用MATLAB将S8P文件转换为S4P文件就成了数据分析处理的第一步。
首先将s8p文件中的数据完全导入MATLAB中相应的变量,然后根据转换要求进行变量之间的运算,再将处理完毕后变量中的数据完全导出,生成S4P文件。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结合理论分析,找到对测试误差影响最大的因素。通常,造成测试误差的主要误差来源有以下三个:
1) Asymmetry of 2x THRU (for calibration)
2) Imbalance Issue
3) Perturbation (the difference of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between 1x in 2x THRU and 1x in Total Pattern)
对于这三种误差均有对应的分析方法:
1) 比较SDD11和SDD22的区别(Differential Mode)+比较SCC11和SCC22的区别(Common Mode)。因为对于对称(Symmetry)的结构,SDD11和SDD22曲线应该完全相同,对于SCC11和SCC22同样如此。
图14 SDD11和SDD22曲线的比较
2) 非平衡问题(Imbalance Issue)描述的是模式的偏离。理论上,Differential Mode和Common Mode相互正交;实际上,所有的信号都不存在完全的某种模式,即均同时存在差模分量和共模分量。
图15 SDC12和SCD12
3) 特征阻抗的差异可以通过比较TDR曲线得到。
图16 TDR曲线
图17 MATLAB计算阻抗差异
最后通过一系列数值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3) Perturbation(特征阻抗不匹配)引起的测试误差最大。
向浩维(启明学院13级自动化理工交叉创新实验班)
这一周,Jim给Qiaolei和我安排了一些新的活,想研究一下Surface Roughness的Snowball模型,这是一种比较新的模型,目前还有比较大的研究空间。之前Lab有两个韩国博士生研究过一段时间的Surface Roughness模型。因此我要先总结一下之前他们做过的内容,在和Qiaolei商量一下有没有改进的空间。而且这是一个比较耗时间的工作,可能在回到华科之后,还要继续做一下这个方面的工作。
周三的时候,我琢磨了一下ADS软件中的Surface Roughness模型。做了以下的Slides,想看什么时候能和Jim汇报一下。感觉学了两个月的东西,现在能看一下文献和论文了,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太短了,不知道能做出什么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