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授课
美国时间8月5日,晴。
早晨八点,我们30多名师生准时从酒店出发,开始了斯坦福之旅第三天的正式学习。今早我们有幸听到在斯坦福大学任教27年的著名商学院教授、电子商务及管理专家海姆·曼德尔森(Haim Mendelson)为我们讲授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描述企业如何创造、传递价值以及怎样获得回报的程式化模型,简单来说,商业模式就是公司赚钱的一种方式。
自2006年斯坦福商学院的“点燃项目”(Ignite)开办以来,海姆·曼德尔森教授已在北京、伦敦、班加罗尔、纽约、圣保罗等7个城市给当地创新人士教授商业模式等创业的相关课程,是硅谷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首席战略咨询官,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极具影响力。这次他破例给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本科在校生授课,是因为我们华中科技大学的创新创业在中国已经有一定美誉度,所以才亲自授课。
海姆·曼德尔森教授首先从科技遵循技术成熟度曲线讲起,将商业模式分为价值创造、盈利、业务逻辑这三种模式。他向我们介绍了苹果公司的商业模式,2007年第一款问世的iPhone将iPOD、phone、Internet(音频播放器、电话、互联网)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建立了这三个行业的新秩序,而苹果公司自己也因为掌握了硬件、软件和服务的产业关键环节,从而有成为一统江山的新世界轴心之势。正是商业模式的改变让苹果公司改变了过去传统电脑厂商的暮气,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领航者,同时他们也很注重客户价值,苹果体验店的精心设计体现了其出众的营销技巧,使其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将合适的技术以最适合消费者体验的方式设计出来,从而取得成功。对此,同学们也积极提问,比如苹果公司是否造成垄断?如何看待苹果公司的创新越来越少?Haim教授一一耐心予以解答。
图1 Haim教授在讲授《商业模式》课程
Haim教授接着介绍起Tesla(特斯拉电动车)公司,特斯拉是对美国式创新成功的再次诠释,它将像iPhone推动手机革命一样引发一场汽车行业的颠覆性变革。其成功的核心要素是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比如对于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部件——锂电池,特斯拉通过与松下合作使得配套成本不断降低,推动市场需求的释放。相比于传统汽车,它更依赖于软件,比如过热问题可以通过修改程序来解决,既省时又省力。有同学提问苹果公司是否有可能和特斯拉公司合并,教授认为苹果公司利润更高,而且无人驾驶汽车已经问世,因此不太可能和特斯拉公司合并。
然后,Haim教授为我们讲述起Airbnb(空中食宿)的商业模式,美国这家个人房屋短租网站是紧跟Uber(优步)和小米之后的全球估值前5的独角兽创业公司。Airbnb现象体现了新的生活与消费模式:社会信任的转型,;现代人建立社会关系过程快速和流畅,渴望接触他人,又对来去轻松容易的流动关系更加宽容,同时,Airbnb网站上房间的价格比美国酒店价格便宜得多,这也是其优势之一。Haim教授同时也指出,中国存在的信任危机和酒店价格适中是短租行业无法在大陆快速盛行的原因。
图2 Haim教授回答学生提问
最后,Haim教授为我们分析了Uber的概况。这家公司采用轻资产模式,旗下没有任何一辆属于自己的出租车,但是依然凭借强大的兼职司机网络,为乘客和司机都带来了好处,比如乘客可以享受到更低的车费,减少自己买车的成本,司机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来源等。在Uber的业务模式中,他们在一开始就建立了一个司机评分和点评系统,在结束服务之后,用户可以根据服务质量对司机进行打分,分数低于一定等级的司机就会被该系统淘汰。这时,Haim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大家谈一谈无人驾驶汽车的问世对Uber的利与弊,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发散思维,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
图3 Haim教授与同学们互动
两个多小时没有中途休息的授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短短两小时的课程,除了让同学们了解高新科技企业商业模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大师非同一般的授课方式与广阔视野。Haim教授从行业发展规律周期曲线出发,首先点出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然后以四个知名科技公司为案例,引导大家去思考提问以及比较分析,在谈及最后一个公司Uber时,教授又反过来向大家发问,由于之前大家的思路已被完全打开,因此在教授面前畅所欲言,表达了各不相同的精彩意见。最后教授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将问题留待大家课后去思考,并鼓励我们在商业模式的基本要求下积极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为Haim教授献上自己的小礼物,深为自己能坐在斯坦福的教室里听到大牌教授讲课而倍感荣幸。
图4 课程结束后,学生代表赠送Haim教授礼物
刘玉老师在课程结束后与Haim教授就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及企业孵化等话题进行了单独交流,美通社记者也跟随采访。最后大家在斯坦福医学院大楼门口合影留念。
图5 刘玉老师与Haim教授单独交流
图6 师生集体合影留念
下午,我们来到硅谷园区。硅谷是众多引领世界科技革命的企业诞生的摇篮,现在已是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当之无愧的中心。我们首先到Google公司参观,一下车就有两位Google的华人工程师志愿者热心地担任向导,带领我们沿着林荫小道走进Google园区。他俩一边为同学们讲解Google的历史,一边解释各个建筑的特色和作用,让大家对Google这家闻名世界的企业的平等自由的文化有了更深切的认识。接着我们参观了Google的访客中心(即展览馆),近距离体验了Google的研究成果,许多同学好奇地向讲解员提出自己的问题,体会到创新对于当今企业生存重要性。
图7 同学们用Google Earth找到了华科东九楼
图8 大家在Google园区的安卓小公园合影
参观完Google后,大巴车又载着我们来到Intel总部。公司派出两位华人高管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一个“剧场般豪华”的会议厅为我们讲解了Intel公司发展的历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Intel作为一家20世纪开始就领先世界的计算机硬件厂商,一直以来对创新的投入是巨大的,每年会把近20%的营业收入投入研发。Intel以摩尔定律为公司发展基础,不断提高芯片的性能。在给用户带来高速流畅体验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高新产业长青的秘诀——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永远站在世界市场的最前沿。
在我们聆听介绍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总部大楼内突然响起警报,广播引导楼内所有人员撤离建筑,我们也被迫中断活动,撤到了楼外的马路对面。5分钟不到就看见消防车飞快赶到,专业人员进入楼内检查和排除可能的险情。不可否认,这种快速响应机制和严谨的安全生产态度是Intel安全快速发展的保障。
为了让我们对Intel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大家又跟随讲解员来到Intel公司的博物馆参观,了解该公司从286芯片一直到今天core i7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参观了一个芯片从一块巨大的硅晶体经过众多工艺步骤成为用户手中成品的全过程。
图9 参观结束时,大家在Intel公司LOGO前合影
晚上,刘玉老师邀请了10位华科点团队的老队员及家属与大家共进晚餐,她将33位特优生按电信大类、计算机类、土建环、机械&生物、文管医类等专业分成了5桌,安排点团队相应专业的老队员分散入座,专业相近便于深入交流,我们对留学申请、硅谷附近的工作情况,以及美国生活等问题十分感兴趣。不少同学表示,听了师兄师姐们的讲解,自己十分向往高新科技企业的工作氛围与创新文化。通过他们的经验分享,同学们都表示对自己未来的方向和规划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收获颇丰。大家也很感激刘玉老师的组织以及师兄师姐们的积极响应,希望在硅谷工作的华科校友能越来越多,薪火相传。
图10 同学们向点团队毕业校友积极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