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尘仆仆的奔波,到初来乍到的兴奋,再到开营后的忙碌,amazing,用这个词概括这一周再好不过,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与神奇,让人充满期待。
一校园篇:叹为观止。
来自“森林大学”的我们,面对Rose-Hulman公园式的环境,也只能自惭形秽,显得相形见绌。
不同于华科,RHIT校园里没有高耸的大楼、络绎的车辆与行人,没有宽阔的网格式的大道,却以别致的建筑风格以及匠心独运的校园布局显得静谧有底蕴。行走在湖边小路上,伴随着鸟鸣和流水,我想起NBA的宣传语“Where amazing happens”,没错,你会觉得,这里就是神奇诞生的地方。
(图一:风景如画的校园)
来到Rose-Hulman的第二天,宋教授带领我们游览校园,一路上耐心地讲解。
校园的地面非常干净,甚至可以说是“一尘不染”:大面积覆盖的草坪,一眼望去尽是碧绿,却少见“芳草萋萋,踏之何忍”的标语。西边有一大一小两个人工湖,湖中央有喷泉喷涌。RHIT校园的大小大约只相当于华科东校区的面积,但是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体育馆(Sports and Recreation Center):跟光谷体育馆差不多的大小,内含游泳池。catapult的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名牌免费使用游泳馆篮球场等场地,同时也可以随意借用器材。7月8号晚,我们一行去这里体验了一番,我和卓还和美国学生切磋了一下篮球,他们非常友好,虽然没有过多的交流,但是都能体会彼此的热情。大厅的陈列柜里摆放了一些奖杯和装裱过的球队照片。在这里,学生可以按其所需,随时进行体育活动,说是体育爱好者的天堂也不为过。
图书馆(Logan Library):经过图书馆时,我们纷纷拍照留念。的确,这个图书馆非常有特色,淡黄色的大理石墙面上用银字写着“JOHNA LOGAN LIBRARY”,简约而不简单。黑色玻璃大门,显出几分神秘。而大门两侧的墙面略有些斑驳,有种“岁月在墙上剥落”的感觉。图书馆的使用规则与华科类似。
综合楼(Hulman Memorial Union):HMU是一栋集食堂、书店、会议室、活动室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大楼。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它打交道。特别地,一间叫做Kahn Room,是学校里最大的会议室,我们的讲座、游戏等需要全员参与的活动大多在这里进行。
(图二:图书馆)
音乐厅(Hatfield Hall):每天举行晨会的地方。音乐厅本身以及门前的喷泉没有让我很惊喜,反而,音乐厅前小花园的地砖倒是很引人注意,每块砖上都整齐地刻着黑色的名字和日期,这地砖也许是记事本吧,每一块砖都是一个故事。
(图三:每一块砖都是一个故事)
科技楼区(Olin Hall&Moench Hall):教学楼、实验室都在这一区域。看校园地图你就会发现,几乎是在校园正中心、有几栋楼排布紧密,而校园四周的建筑,都很稀疏。没错,这就是科技楼区了。很多院系包括宋建建老师的办公室都在这几栋楼里。每当项目时间,我们就分散在不同的实验室里,各自为战。
寝室楼(Lakeside Hall):出发之前学长说,在RHIT的寝室待过,就不想回去了。的确,这里的住宿条件简直让人感动。一人一间房,两人公用浴室厕所不说,每层楼大厅里还有液晶电视、乒乓球、台球等设施,免费洗衣机、还有公共的厨房。并且,这一栋楼目前只有我们中国的observer住。羡慕嫉妒之余,我们只好安慰自己说:别人一年四万美元的学费不是没有原因的。
其他:关于校园,还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校园的中心是教学楼区,而四周几乎都是体育场地和停车场。令人惊讶的是,学校开辟了很大面积的停车场地,几乎占据校园的五分之一。而体育场地,除了之前提到的室内体育馆外,还有专门的沙滩排球、足球场、网球场、田径场,以及不知道做何用的women soft ball和Art Nehf Field。足见学校对体育活动的重视。
校园中的动物:看惯了华科的猫猫狗狗,在这里,我们发现了松鼠、鹅和鹿的身影,尤其是松鼠,十分灵活,在树干上蹿上蹿下。它们抱着东西进食的样子,简直可爱极了。
(图四:校园里可爱的松鼠)
二生活篇:随意且紧张。
catapult的日程安排大致如此:
周一到周六:早上8点半到9点在Hatfield Hall举行晨会,11点到12点一般是讲座,12点到13点是午饭时间,除此之外都是project time,17点结束。晚上通常是一些活动。周日休息。
日程看似很宽松,每天供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但是,事实上,自由中却满是紧张。
不过,生活倒也可以用丰富多彩、忙并快乐着来形容。
1饮食篇:
早晚饭由我们自己做,八个人,四组,每组一天。一来,Rose-Hulman 5.5美元一顿的自助餐对于国内学生还是偏贵;二来,美国的食物实在是吃不习惯,只好自己来做,尝尝家乡的味道。
做饭也算是个非常费时间的活了,做早饭的同学不得不6点爬下床,做晚餐则至少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但是,不得不承认,有压力才有动力。在环境的逼迫下,大家的厨神隐藏属性都激发了出来。
无论是学姐的可乐鸡翅、榛子的咖喱饭和三明治,还是胡和卓煮的怪味面、老王的煎馒头,都堪称完美(金星式语气)。早饭也是花样百出,各个小组都变着法的尽自己所能让大家满意。但偶尔也有小事故出现,比如李某切土豆时伤了手,但是,这都是很值得回忆的经历。
中午饭在HMU二楼食堂吃自助餐。刚吃了几天,我就有些受不了。热菜几乎就是汉堡,土豆泥,薯条,鸡排等,种类不多。蔬菜只有冷的,做成沙拉吃,很不习惯。披萨倒是很诱人,可惜每种披萨都是番茄味,很酸。7月7日的晚饭,由教授亲自为学生烤肉,这在国内是不可能出现的。不过,牛排依旧很干,而香肠则比较咸,但是宋老师却吃得津津有味,或许我还需要些时间去适应这里的饮食。
(图五:教授们为学生烤肉)
此外,这一周,我们还外出去餐馆吃传统中国菜。初来Rose-Hulman的当晚,宋老师带领我们去保丽阿姨的饭店吃中餐,因为这里离学校比较近,并且中国学生跟保丽阿姨都很熟悉,“他们几乎把这里当作食堂”,宋老师说。几天后,又到一个叫“小酒家”的中餐厅吃了晚餐,姜师母说这里是特雷霍特最正宗的一家中餐馆。的确,我们按各自的喜好点了11个菜,有三杯鸡、糖醋排骨、麻辣鱼片、咖喱鸡等等,满满一桌,吃得不亦乐乎。
(图六:非常地道的中餐馆)
2购物篇
来到美利坚,第二重要的任务当然是购物了。
购买充足的食材是第一步。主要有两个地方供我们挑选。一个是大型的沃尔玛商场,东西应有尽有;另一个是东方超市,顾名思义,这里出售的都是符合中国习惯的物品。第一星期我们对于食材种类和数量的把握还没有概念,大包小包地购买了近400美元的东西,然而事后证明还是买少了。
第二站,就是去买个人物品了。7月12日下午,宋老师夫妇开车带我们去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奥特莱斯购物。从RHIT校园到印第安纳波利斯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初到这里,简直眼花缭乱,几乎各种知名品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并且这里的货物类似于工厂直销,通常都是50%的优惠。两小时的购物时间一晃而过,集合的时候,大家都是大包小包。宋老师开玩笑说,你们这是刺激美国经济来了。
3排练及运动篇
在我看来,做项目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然而真正困难的是——晨会!而晨会上最困难的就是——表演节目!!
我们这几个哪来什么才艺,只好硬着头皮上。经过激烈的争论后,我们最终敲定《青花瓷》扇子舞。
表演形式是三人唱歌(柳刘,榛子,段子卓)四人跳舞(王队,老常,谦爷和我),于是乎,每晚,他们在那边鬼哭狼嚎,我们在这边群魔乱舞。开玩笑,我们练得还是很认真的,并且效果显著。接下来的几天必须更加努力,尽早将舞蹈这个心病了结。
关于运动,我们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大厅打乒乓球,不愧是国球,大家都能玩到一块去。7月8日,我们还去体育馆晃了一下,我和卓振宇跟老美切磋了一下篮球。另外,虽然以王队为首的游泳爱好者们跃跃欲试,但是泳池开放有时间限制,他们也只好干着急了。
三项目篇:“海阔凭鱼跃”
这一期的catapult约有30个项目,以及10位风格迥异的教授,项目涉及机械,电子,化学,生物,编程等等,几乎覆盖所有人的兴趣。真可算是“海阔任你跃”。每个教授手下有4-5个项目,每个项目组四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组队报名或者以填写志愿的方式单独报名。而我们作为observer,需要自己和教授交流,任意加入一组,一边指导,一边学习。
在正式填写志愿之前,夏令营安排了很多活动以供学生充分的了解各项目。开营的第一天下午(7月7日),各位教授在不同的教室介绍自己的项目,学生们按顺序进入各个教室,了解每一个项目的概况,任何疑惑都可以随时打断并提问。30个项目8间教室,连事先做好预习工作的我们都应接不暇。晚饭过后,是和教授自由交流时间,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相应的教授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教授分散在各个角落等候学生的“光临”。可以看到,有的教授很受欢迎,“门庭若市”,比如宋教授的ECE组;而有的教授面前,学生寥寥无几,略显冷清。我们七人也各自按兴趣寻找教授,进行交流。不仅是精彩的项目让人都想去尝试,每个教授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左右着学生的判断。除了王队和老常之外,我们几个人都很犹豫,在几个项目中间徘徊。
(图七:超级英雄主题的晨会)
最终我选择的是主管生物机械的Alan Chiu教授,他来自香港。他讲课时独有的“范儿”深深吸引了我,因其长相很像动漫《多啦A梦》里的“小夫”,所以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小夫老师”。
小夫老师和蔼可亲,他告诉我,我可以只作为旁观者“observe”,也可以作为组员加入他们。起初,我志愿加入prosthetic arm组,很遗憾这个组太受欢迎早已满员,于是我只好改投“龙虾组”,但是加入后才发现,别有洞天。在接下来的project time里,我会一边做好本组的项目,一边询问观察其他组的进展。
(图八: 生物机械组)
7月9日:
上午,分组确定后,老师各自带领自己的队伍到相应的实验室。M203室到M205室是我们的地盘。但是一开始,professor chiu没有教我们任何东西,而是让每个组查阅资料自由讨论,自己制定主题和计划,也就是所谓头脑风暴。我们龙虾组的初步计划是,向龙虾体内注射各种药剂,观察它的心电图和脑电波图像,然后与人类作比较。
下午的任务是通过感应贴片,用示波器测量人的心电图。这些营员对电路(运放)和示波器比较陌生,所以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这个迷你项目的流程是:首先将两个贴片贴于手腕处(用于感应心跳)作为信号传输端(正极),另一个贴于脚腕相当于负极。由于心跳感应的原始信号过小,再将信号通过三个运算放大器(放大,滤波,反向),最后将处理过的信号接入示波器中观察。
美国学生领悟能力很强,他们绝大多数人没有接触过这些设备,但经过老师的讲解,助教的协助,他们都顺利完成了任务,这就是所谓的“做中学”吧(宋老师也告诉我们,华科的教学,知识与实验是分开的,这十分不合理)。我也尽我所能帮助了几组同学,但由于交流不太通畅,我只好采取“手在先,嘴在后”的方式。很多很简单的操作和原理,话到嘴边,却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甚是急人。
总而言之,第一天的进展还算顺利,我也很好地融入其中,勇于交流勇于参与,everything will be all right。
7月10日:
上午是学术交流,project time从下午开始。
今天正式进行龙虾实验。具体测量龙虾正常状态下的心率。同组的三个美国女孩异常地兴奋。不过很遗憾一位龙虾buddy英勇“牺牲”了。
我们在龙虾背后切开两个小口,将两个电极插入心脏中(甚是残忍),作为输入信号,用一个软件(之前没有见过,所以没帮上什么忙)分析这个信号。计算很简单,时间除以跳动次数,得到频率,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即可。然而,真正操作起来可是状况百出,比如两个电极放置的位置不对,软件的配置错误不能正常读取数据等等。不过小夫老师特别有耐心,给我们检查错误并告诉我们原因。最终,我们成功得到了龙虾的心电图并完成了数据的处理。
明天开始,我们会给龙虾注射不同的液体,观察心率的变化。
(图九:我们的第一只试验品名叫Alex )
(图十:龙虾的心电图)
完成我们的试验之后,我特意询问了其他组的情况。他们的进展也很顺利,做机械手的两个组都开始舵机控制程序的学习和编写。另外一个组很有思想,他们打算用脑电波控制灯的开关(即精力越集中,亮的灯越多),还有一个组使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收放控制小汽车的行驶。这两个组还在电路搭建中。他们很乐意分享自己的成果,我也会继续关注。
7月11日:
又一位龙虾老兄在上午的两个小时的project time中牺牲。
为了与正常情况作对比,今天我们给龙虾腹部注射“韩国白参”,白参粉有减缓心率的作用。但是刚一开始我们就遇到了问题——用量的大小如何确定(过小看不出效果,过大会带来极大的副作用)。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处理,假设饮食量除以体重为常数(成人每天两粒),从而算出龙虾的注射量。但是,一粒胶囊的质量太小了,几乎不能分得我们需要的质量。讨论后我们想出一个办法,将两粒胶囊冲入500ml水中,充分搅匀,将相应比例的液体注入龙虾即可。然而,也许是注射速度过快的缘故,龙虾的心跳在注射时明显加快,注射约5分钟后恢复正常,但是15分钟后,龙虾还是死掉了。所以虽然实验原理简单,但是真正操作时,确实状况百出,这也是教授给我们准备两箱龙虾的原因吧。
(图十一:Dr.Chiu耐心地指导)
下午是游戏时间,本周的项目告一段落。总体而言,我们组计划制定合理,开展也比较顺利,其他组也都初步完成构思并开始实施,期待下周取得更大的进展。
总结
走过的路像一阵风,三个月前我们报名参加了这个项目,通过了条条手续。而现在,我们已经在这生活一周多了。
叹为观止的校园,丰富多彩的项目,紧张自由的生活……我们渐渐熟悉了这里的一切。少了几分期待,多了几份责任。
勿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