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科大学习交流日志---土卓篇

作者:土木卓越1301班编辑:LYH发布:2014-12-24点击量:

公共篇

2014年10月4日到10月8日土木卓越1301班赵佑铭,卢辉,成梦辉,赵雨朦,马俊坤非常荣幸得获得启明学院赴香港科技大学进行短期交流的机会,在香港科技大学的两天时间里,在那边老师和学生的的热情接待下我们对香港科技大学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也切身的感悟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氛围,参观了那边的实验室以及学生团队的工作室。美丽的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先进的实验室,前沿的办学理念等等都令我们大开眼界,使得我们又有了新的追求,确立了全新的人生方向。非常感谢启明学院能给我们这次机会,让我们能够切身体会前所未见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点点滴滴!

个人篇

赵雨朦:

香港科技大学,其盛名早已有耳闻,临行前,借着网络上的校园照片,千百次的在脑海之中排演漫步其中的惬意。然而初见,便发觉我的臆测,远不及她的婀娜与治学。依山傍海,朝气自由,这大概是一所第一眼就能让人折服的大学。

港科大的校园如仙境般美丽。我内心深处的完美校园大抵是这样的:浅浅的河湾边上是翠绿的草坪,相得益彰的坪和水,映衬着远处恢弘宫殿般的教学楼;宽广的校园之中,既有曲径通幽的小道,亦有可极目远驰的狂野;学子们、教授们就在这山水之间或是嬉闹,或是畅谈……可港科大的校园不是这样,但这样的邂逅却更让人惊喜,校园不是宽广的,甚至连找到一块一亩见方的天然平地都不是件容易事——山,是她欢闹的领地,海,是她安眠的温床。整个港科的建筑就是点缀在这样高低不平的山林之上,错落有致,斑驳可见。校园的最低处,便是碧蓝的太平洋,抬头望去,不远的那边有着块块小岛,环抱着清水湾的静谧安详。岛屿之间不时有亮白小艇穿梭往来,也不急,也不抢,只是缓缓地享受着这一切的美妙。所谓“蓬莱仙境”,虽然远隔重洋,我疑心应该亦如此吧,忽得忆起滕王阁序中这样的句子来:“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港科的布置并不复古,但是其文人气息大抵如是。凭着教学楼的栏杆远眺,我渐渐明白了吴均所述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的意味了,这样雅致的环境,难怪能聚了众些多者,安心地从事科研与教学。心中的止水,铸就了港科大科研的辉煌。

说到学术研究,这里更是一个值得崇敬的地方,英国那套QS大学排名因着英国与香港的特殊关系我们尚且不做参考,其他各大学排名也是不约而同给与香港科技大学极高的评价。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港科大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师长的亲切与热心,以及那份由衷的对事业的喜爱和对学校的认同感。教授们的工作就不谈了吧,虽然参观不少,但终究是太过高深,描写出来难免显得苍白,强行写下感受,也只觉自身的愚笨。单单是学生们的研究,就已让人惊叹——以大一新生为主力的机器人队,在国际赛场上叱咤风云,机器人所展示出来的复杂与精巧,让我们大二的学生汗颜——与顶尖人才相比,我们还有太长太长的路要走。

先前说道“心如止水”,但绝非死气沉沉的意思。与科研的安静与严谨相对的,是学生们课外活动的自由。走廊上、教学楼间随处可见各色的标语,传单与海报也新奇有趣。在这里,自由是神圣的意志。你可以看到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各色男女,可以体味到截然不同的观念与思考。但是,差异,依旧是相安无事,自由,让大学校园里朝气蓬勃。大学,本就应该如是,百家争鸣,求同存异,于是乎智慧的火花绚丽、光亮。

来到一所大学,图书馆是不可不去的,这里,一所大学的所有性情便可一览无余。港科的图书馆,更像是博物馆、阅览室与咖啡厅的完美结合。初进大门,书画的展览便印入眼帘,倏忽然,卷籍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后是精致的阅览大厅,学子们有的读书,有的用着电脑,累了,铭一勺咖啡,抬头仰望可见华丽的屋顶陈设,平视远望亦见考究的地毯与桌椅配色得当。我明白了,为什么学子们如此安详愉悦——天堂一般的图书馆,谁不愿借与一生呢?

离别时分,满是眷恋。想到即将归来日夜相处的母校却不情愿,心中多少有些自责。我嘲笑自己的花心。但花心也好,别恋也罢,港科的魅力却是无人可以忽视的。我想,既然羡慕,何不努力让华科变得更好呢?愿,有朝一日,我们的学校也会如港科般美丽、高端、自由开放。只是一点需铭记,我们,要活出自己的特色才好!

赵佑铭:

香港科技大学我也是在去年新生研讨课上就与胡锦添教授以及他所带的学生有过一面之缘,记得那时候对港科大的学生印象就是他们思考非常积极,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当时对于我们组所探讨的研讨课题也积极提出了他们的问题以及对我们的意见。所以那时候就感觉到了港科大学生和我们的区别。去港科前,自己也比较激动,也借助网上的资料对这所美如画的大学有了一些了解。此前还没有出过大陆,非常感谢启明学院给我这次机会。

这是到达香港科技大学所见到的第一个有标志性的建筑物,历史上我们称之为日晷,而港科大的学生都称之为“火鸡”,听那边同学的介绍“火鸡”的来源是“科技”的粤语发音“fogei”的谐音。“火鸡”是港科大的地标,既代表着科技引领时代,又提醒着师生珍惜时间创造未来。而这对于我也是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的:大一尚不懂事的我也不得不承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网游等一些闲事上面,而这与一所研究型大学中的学生身份是不相符合的。在华科大的时候,也被男生宿舍这一深坑的情况蒙蔽了双眼,环境的影响也直接导致大多数的学生沉浸在宿舍中,虚度了绝大多数的可自我安排的时间。可是港科大的学生业余时间都在干嘛呢?

上面两张图片是在参观香港科技大学的时候多拍摄到的实验室和图书馆的即时情景。在港科大有深刻印象的就是那边的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在自主的搞学习,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基础设施,教学物资比我们学校的要好,可是学术氛围却是我们学生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我们在课余时间在干什么?无非是无聊的待在宿舍。最受感触的就是港科大的学术氛围,在赛马会大楼里到处都是三五个学生所组成的团体,一本文件夹,几本书,然后围坐在一张桌子的周围展开着积极的探讨。在图书馆里面,同学们都带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拿着厚本的参考书、笔和笔记本全身心的投入在钻研、在思考。偶尔你也只会看到有极个别的学生在小憩,与我们学校图书馆中占着座位玩着手机游戏、刷着微博空间;或是机房里看着电影、玩着网络游戏;而只有少数学生在钻研学问的景象是完全不同的。

我还没有在华科大感受到的就是学生自己的实验室的感觉,在香港科技大学才感受到其真实模样。虽然二十平米的实验室堆满了各种摆放的杂乱无章的物品以及学生自己买的多功能沙发,但是这些东西都是乱而有序的,里面都有明确的工作分区,每个特定的地方做特定的事,只是由于学生太忙(可能是懒惰)没有时间去整理才显得比较乱而已。

四天的香港之行有两天还浪费在路途中,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对这所不平凡的大学也只是有了肤浅的认识,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领略这所大学的灵秀与神韵。

马俊坤:

港科的两天中,那里的教学环境与资源真是让我眼前一亮。

刚到香港的时候,最初给我的印象是整洁有序和一种不一样的美感。而港科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舒适、开放、实践与交流。坐车到香港科技大学,迎接我的是一座蜿蜒的教学楼。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它也没有校门,和哈佛一样,我认为这是开放式的代表。

这次迎接我们是他们学校的学生,也是他们为我们安排了行程,包括介绍校园、安排讲座、吃饭等等,完全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他们在带领我们去教室的时候,经过的房间与过道,让我得以初步了解他们的硬件设施:高层较矮(出于节省空间的原因,地产昂贵),绿色的门,不是单调的墙体的颜色,墙上粘贴有海报与传单,但显得一种整洁美。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房间的冷气的温度开得很低,听说是为了让学生精神上课。这里的硬件设施较为齐全,每处细节都做得不错,垃圾桶分为三个,地面干净没有灰尘(可能与当地气候有关)。其中与大陆学校不同的是,这里教学区里分布有很多电梯,办公室、教室与实验室混在一起。

接下来要介绍的便是港科的校园环境了。校园面积不大,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那么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临海给了它不一样的风光,在休息与学习之余,欣赏一下海景是个不错的体验。校园的绿化做得不错,安静的气氛给了这个学校适于学习的机会,教学楼上有天台可以俯瞰海景,吹海风。但最具特色仍旧是校园文化的部分,随处可见社团活动的宣传及节日纪念的影迹。

我们的活动流程非常简单:听教授介绍香港科技大学,参观实验室,吃饭,逛校园,讲解机器人团队等。一个学校的优势在我看来体现在两个方面:学习气氛、科研实践。港科在这上面做得都很好。首先来说最具特色的图书馆,让我羡慕至极,一整栋楼都是图书馆,学生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都在那里做不同的事情,有的在看书写作业,有的在上网,有的在专门的玻璃房中交流,一片学习的海洋。这个图书馆兼备了自习、查资料、看书的功能,显得舒适自由,旁边透过玻璃幕墙可以看到美丽的海景,而且不同的楼层的桌椅也都不一样。

再谈一谈他们给我们介绍的实验室,那里是他们学生团队做项目的地方,几个人聚在一起讨论动手做,工具应有尽有,虽然有些拥挤、凌乱,但没有给人厌烦的感觉。让我印象较深的是,这里的午饭时间,几个人会聚在一起边吃饭边交流讨论,有的是社团,有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

两天的时间对我来说真的太少,不能很好地深入了解这所学校。我看到的是这里的不同与美好,缺点没有找到,只觉得这里的饭我有点承受不住。 最后送上我们在香港的愉乐的那一瞬间。

成梦辉:

2014十月,我与小伙伴们由粤入港,伴随着海风送来的清新空气,开始了已久的期待。

下车伊始香港就给了一种不一样的气息,行人、车辆皆左行,门自然就在左边了。客车七转八弯,从各路钢铁森林里穿过,路旁飘扬的完全是另一种风格的汉字。约一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将军澳的一家高大典雅的酒店,随即被告知下榻于此。酒店的高大上自然不用细说,在这里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精致服务,溢于言表之后我只能用舍不得离开来形容。

海边,一切安顿之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奔赴海边。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真正的蓝天白云以及碧水,蓝得纯正,白得圣洁,绿得澈亮,久违的喜悦弥漫开来,这的确是在武汉从未有过的,唯一能看见似乎是在梦里小时候的乡下。我们兴奋地赤脚去享受海水的亲抚,海水有时似乎并不那么温柔,突如其来的一个大浪,顿时使我上演湿身诱惑。在将军澳的海边,最大的感觉就是,贝壳原来如此的难抓,它们吸附于岩石的力量是如此之强壮。在那里,还邂逅了一位养龟的先生,很和蔼很亲切,没有看出来对我们这样的外地人有什么不友善的地方,他养的龟很可爱,我们有幸征得他的同意后,拍了几张照片。

晚上的时候,风景独好。我们四个小伙伴去了尖沙咀一带,星光大道及维多利亚港。星光大道没有什么好观看的,除了明星大腕们的手印及部分的雕塑。我觉得对面的维多利亚港甚是好看,我从来没有见过哪座城市能被霓虹装扮的如此之美,隔着海水,对岸愈显神秘美丽,整个港口仿佛似梦镜一般,只是,梦有时也未必有如此精致绚丽迷人。很多来往的游客在对着对岸拍照,我们也拍了,只是,最美的风景依旧只有眼睛才能体会,再精密的光学仪器也实在无法摄出她的十分之一。突然想起安妮宝贝写过的一句话:上海像座精致的游轮,可是即将倾覆。此时的HK依然,却不会倾覆。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交流,在享受完丰盛的早餐之后,我们来到了港科大。我们参观的主要是很多研究生的实验室。可惜,以我本科生的水平,确实有些看不懂,我很想成为他们这样的人,但是,这似乎不是我现在应该思考的事情。飞行器,我也想做,可是我没有任何知识背景,我做不来。

晚上,我们shopping了一下,物价太贵,买不起。

第二天起程赴港科大看了关于水下机器人的东西,依然是听不懂。

走的时候似乎对这所学校没什么特别感觉,但是一直有个问题在心中缱绻不去,我不觉得硬件设施与我们学校相比相差多远,但是为什么我们没能站在他们所站在的高度?

卢辉:

非常感谢启明学院能给我们这次赴港科大学习交流的机会,在这次的交流中,我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也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了解过的事情。

首先,吸引我的是港科大学生的语言环境。在港科大,由于该校的师生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所以很多公共场所,他们之间的交流都是英语,包括我们在这里听的几个讲座中教授都是用英文和我们互动,我们不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大学校园,而是一个国际化的小社会。我们从教授口中还得知要在港科大学习,外语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标准。我想,我们华科也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我们也要利用好这个难得的资源,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为将来在社会中的打拼做好铺垫。

港科大的学生很有礼貌,待客很热情,这一点很是打动我。我们在学校交流期间,有很多同学做志愿者为我们引导行程。在他们嘴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谢谢”。他们有很高的人文素质,被他们接待的客人都能感受到很温暖,很快乐。相信在他们校园中学习,与别人打交道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们华科也是一个很看重人文情怀的学校,希望外来人员来我们学校参观也能感受到华科人的高素质。

港科大工科生追求创新的精神让我感受颇深。我们交流期间,有一个港科大的土木系教授为我们讲解了何为工程。他的解释和我们传统的观念不同,他认为工程不光是制作,更是创作。我们如果只是复制前人的东西,那不叫工程,我们搞工科的人是为了认识到别人没认识到的东西,发觉一个物品的新定义,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听了教授的讲座,我在心中重新定义了我们土木工程,我们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创作出新鲜的东西,不断改善建筑的质量。我们启明学院的口号之一也是创新,希望我们能真正地将创新精神真正落实到我们的学习中。

港科大学生的自由的学习氛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港科大学生在学习中很懂得享受过程,而不是死板地去接受。他们机器人队伍在给我们介绍他们作品时,一提到创作过程,他们会露出开心的笑容,他们享受这一切,享受合作学习的快乐。我们到他们的实验室参观时,还能发现他们里面还有很多零食,玩具,床铺等等,他们已经把办公地当成了家,很热爱他们的工作。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有真正热爱一件事时,才能把它完成得很好。

结语:

短暂的港科之行,见识到了全新的大学生活,接触到了西方教育的教学理念,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我们都是有非常深刻的感触,感谢启明学院给了我们这一次机会。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