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篇:
在2014十一黄金周期间,机卓1301的华骁寒、余晋、胡恒谦、胡广宙、王浩等五名同学与光卓、土卓、生卓的15名同学组成20人的交流小组前往香港科技大学进行参观、交流。在港科大的两天里,我们不仅受到了知识的滋润,更受到了学术气氛的洗礼;此行感触良多,收获匪浅。
个人篇:
华骁寒:
在港科大进行了一天半的交流,我们主要参观了港科大的实验室和校园,听了三位教授的教授以及和他们的机器人团队的同学进行了交流,虽然交流时间十分短,但是这一天半的经历令我印象深刻。
港科大不愧为全香港乃至全亚洲最顶尖的学府,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实力都十分优秀。首先说说港科大的外在。毋庸置疑,港科大是我看过的所有校园中最美的一个,校园依山傍水,十分安静,与喧哗热闹的香港都市相隔离,是一个读书研究的好地方。而校园中,绿化也做得非常好。更加值得称道的是港科大的建筑,港科大的建筑十分有特色,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空间,排列紧密又不失美感,若是不熟悉那边的建筑,很容易在教学楼中就迷失了自己。
再来说说港科大的内在。在第一天,我们参观了港科大的三个实验室,科大的实验室并不十分大,但给人一种比较拥挤的感觉,实验室虽小,但容纳的东西却十分多,包括书本、实验器材等等。虽然并不十分整齐,但我看出了他们对研究的认真。而实验室中的教授也十分好,他们耐心为我们讲解一些东西,虽然我们并不能完全理解,但也丝毫没有减小他们的热情,可以看出他们对知识是十分尊重以及热爱的。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的教学方式,在大一这一年,港科大并不急于教授学生知识,而是让他们组成团队去自助学习一些东西。就比方说他们的机器人团队,一般在我们学校,学生大一加入机器人团队,就只有看看书的份儿,等到大二把书看完,学完必要的知识才能真正参与研究。但是他们的机器人团队并不是如此,首先说说他们的选拔方式,他们让报名的学生自由组队,经过简单的培训,就给他们一个课题让他们去做相应的机器人,然后通过比赛的方式选拔队员。这不禁让我吃惊,其实他们从选拔就开始培训他们,比我们的面试似乎更有价值。之后,所有成员都会一起研究机器人,他们去参加比赛的基本都是大一的学生。而相对于我们,他们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不能说这两种方式哪种更好,但我希望我们学校也能引进相关的方式,毕竟作为我个人而言,我发现大一一年以来,我只是学到了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而没获得一些实践的能力。
去港科参观,真的开阔了我的眼界,在学校不光要学好知识,还要学到一些实践的能力,不然将来毕业以后,会很难发展。
余晋:
10月5日,离开华科大,登上前往深圳的列车,过出入境,搭乘大巴到达香港。
10月6日,离开宾馆坐大巴到达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的胡锦添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港科大的基本情况、教学理念,和他们机器人团队的发展情况。之后我们20人被分为两组由机器人团队的两名队员分别带队参观他们学校的实验室;我在第二组,依次参观的是NFF实验室、Wireless Lab、Robotics Lab。NFF的全称是Nanoelectronics Fabrication Facility,意思是纳米电子器件的制造设备实验室,去的当天实验室仪器房里的空调坏了,所以我们没能进去一睹仪器的模样,实验室里的老师在办公室里向我们介绍NFF实验室。同学们问及哪些同学有机会使用实验室里的仪器时;他说,学校里的每个同学都可以使用实验室里的仪器,不过每次进入实验室都要刷卡收取一定的费用;同时仪器也可以供其他高校甚至企业使用,不过收取的费用就比较高了。在Wireless Lab里,老师用英文向我们介绍实验室里一些关于无线技术的装备仪器及其原理,可是很多专业词汇听不懂;我最大的感受不是关于技术,而是这里的英语学术氛围之浓重,为了今后能融入更广大的平台学习和进行学术研究,努力学好英语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在Robotics Lab里,我更是感受到了机器人的神奇,也对本专业机器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有了更大的兴趣;机器人逼真漂亮,而且有类似于人的手臂关节等结构,可以实现拿放物体的指令。
6日下午,陈锐斌教授为我们进行题为“Center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novation & our Advising System”的演讲,他告诉我们“Engineering is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从中,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工科生,除了学习好课本上的知识之外,我们更为重要的本分是“solve problems”,并且是“solve new problems by new ways”。我深刻地记得他所讲的,要打破传统思维,就像乔布斯一样,有能力创造出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手机”,我们也要有这种“Divergent Thinking”,才能做到真正的“Design”。
10月7日,我们参观了机器人队工作室,团队里的老师向我们介绍他们团队招收队员、培训技能、制作机器人、参与比赛等等环节的一系列细节。使我感到惊讶的是,代表团队参与比赛的队员全部都来自大一,这是超乎我的想象的;凭兴趣去参与,去学习,去创造,这才是大学之精神。
王浩:
此次前往港科大,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也见识了不少东西。第一天晚上沿着海边散步,便能感受到香港的宁静,宁静与文明是骨子里透出来的,单是信步走在大街上也能感受到。
参观的第一天先是听胡锦添教授介绍了港科,讲港科的美丽与学术成就,讲港科的实验室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港科临近着大海,建筑宏伟宽阔,教学楼里的教室与走廊虽小而窄却不显得逼仄。港科有着许多项目团队,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这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我们也来到了这里,带来了属于我们的智慧结晶。
之后参观了三个实验室,Robotics Lab,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ab,Nanoelectronics Fabrication Facility (NFF)。参观实验室时,看到了许多没见过的高端仪器及设备,虽然原理只听得半懂,但毕竟开阔了眼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飞行器的实验室。
这是大家在看飞行器的视频的照片。这些飞行器可以在空中自动找到平衡,也可以自动规避障碍物,大家对此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中午的时候,港科的朋友安排了一顿丰盛的午餐,等到菜上上来之后才发现港科人都是吃蒸笼里的菜,吃过后会发现确实别具风味。
到了下午,首先是听陈锐斌教授讲了关于工程的知识,印象深刻:学位决定了你在将来的职位,但那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要不断更新你的知识,并喜欢你的工作,这样你就会把工作当做你的事业来做,而不仅仅是工作。因为事业意味着大量的工作(one career means a lot of jobs),而工作只是工作。下图为陈锐斌教授讲课的照片。
之后还参观了校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你走了很远的路才发现几个电梯就可以到达。另外还有美丽的大海,我们一群人一见到大海便飞奔过去,脱了鞋在海上嬉闹,玩的不亦乐乎。
第二天参观了水下机器人,问了许多关于机器人的问题,了解到了许多原理和知识。
可以看出,大家对机器人的兴趣是最浓厚的,不同的同学前前后后提出了许多问题,都得到了解答,也得知了做这些机器人的都是大一的学生,这的确让我们自叹不如,我们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不可骄傲自满。
下午我们便回了深圳,除了谈谈港科,我还想谈谈我对香港的印象。主要谈两点:环境与文化。内涵如此广博的主题,本以区区千字难以穷尽,我这里提笔也只能挂一漏万。
环境:一到九龙就给人干净的感觉,马路上没有什么垃圾纸屑,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白茫茫的一片;另外就是高楼大厦林立却不拥挤,人不多而马路宽敞,望过去映入眼帘的都是景色而非行人,总令人心旷神怡。
文化:香港的文化是多元的,包容的。社会包容着文化,学校包容着学生。这也是为什么香港拥有者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例如带领我们参观的向导就是马来西亚的,那个向导的风趣幽默也令我印象深刻。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胡恒谦:
感谢启明学院给了我一次接触世界一流大学的机会,这一次与港科的邂逅,我明白了自己的定位,我也找到了更多的动力。
初次到香港,我就被它的美丽、整洁与繁华所吸引。香港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大都市,它崇尚自由、活力澎湃、文化多元,洋溢着无限创意及积极进取的精神。香港虽然是国际大都市,可是它不像武汉这般嘈杂,街道上是十分安静的,没有满大街的喇叭声,只有听得见发动机的声音和红绿灯系统提示行人可以过马路的嘀嘀声。这里的人并不显得行色匆匆,他们是在享受生活,哪怕只有那么一瞬的时间。
当然,此次赴港的主打歌还是HKUST的学习交流。当大巴来到港科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学楼前面的雕塑,这塑雕像,毫不夸张的显示出了HKUST奋斗、进取的精神。教学楼也是十分高端大气上档次,一种庄严宏伟的感觉油然而生。在港科大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这座庄严而神圣的知识殿堂,欣赏着它的每一处。港科大和内地不同,他们分为理学院、工学院和商学院等等,院下面再设各种系。
理学院的学生休息室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样的休息室能给学生们非常放松的学习和休息环境,能让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学学习,同时这里也是学生们拓展社交的场所,作为大陆的我们就只能羡慕嫉妒恨了。
港科大校园里更是十分包容与开放的,让学生自由的发展。说实话第一次同时看到这么多张的英文海报真是有点反应不过来。不过涂鸦板展现出了港科大学生很强的想象力。
港科大的胡锦添教授给我们介绍了HKUST,通过他的讲座,我体会到港科确实是一所高水平的创新型研究性大学。因为学生比较少,所以每个学生就有更多与老师交流与接触的机会。当胡锦添教授谈到港科大水下机器人团队等创新团队每天通过facebook发布一些简短的视频来引导学生们进行创新思考时,我不禁想了一想,这个确实是港科大的特别之处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我想我们学校的创新团队也许应该向他们学习一下,不只是专注于本团队成员的发展,也兼顾着培养一下其他人的创新意识。
后面我们又参观了港科大的各种试验室和创新团队工作室,此次参观让我再次领略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以及科技的力量。我明白,自己的知识还无法撑起如此伟大的梦想,所以必须继续努力,打好基础才行。同时要勇于尝试,要边实践边发现和学习知识,只有这样才会知道自己缺乏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我喜欢港科大的校园,喜欢它宁静而优雅的气氛,喜欢它姿态各异的学院大楼,更爱它美丽的海景。我想港科大的学生们是非常幸福的,学累的时候可以对着大海发下呆,疲倦的时候也可以约三两好友安静的享受海风的味道。
此次交流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是我确实收获了很多。前方的道路似乎更宽阔了,方向也似乎更明确了。亲爱的HKUST,如果有缘,以后会再相见。
胡广宙:
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次赴港科交流的机会,在这两天的交流中我见识收获很多也有了很多体悟感受。
初到香港,高楼大厦屹立在青翠的山岭之中,立交桥如钢铁巨龙般腾飞于高山间的风光就映入眼帘,这里有着一般大都市所没有的安谧祥和,置身于碧水青山与鸟语花香间,我们的心情更加舒展,思维更加开放。
香港被誉为“购物天堂”,香港独特的商场文化让我印象深刻。在商场内多家餐厅和酒吧联合经营,它们分工明确,针对不同经营方向联合运营,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赢得了更多顾客,这种互利共赢的经营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香港天价罚单也让人记忆深刻,大巴车窗上车内饮食罚款1500港币的规定让大家瞠目结舌,严格的规章制度让市民们不敢轻易违反,天价的罚单也促进了香港公民素质提高。
次日对港科大参观活动更让人惊喜赞叹。港科大标志性建筑物颇为让人震撼,绚丽的红色展现出港科大的活力,而飞翔的姿态则展现出拼搏精神。主教学楼内社团的活动海报无处不在,体现出了港科大的开放与自由,理学院教室那宽阔明亮的房间,舒适优雅的坐席让我们羡慕不已,这里是学习钻研的殿堂,更是研讨交流的场所。港科大Robocon通过实地的机器人比赛来招募新的成员,而对于学生来自哪些院系哪个国家并不关心,他们更注重对学生创造创新兴趣的要求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商学院同学成为骨干成员说明了港科大学生较强的跨专业学习理念。
对港科大的Wireless Lab、Robotics Lab和NFF(Nonoelectronics Fabrication Facility)三个实验室的参观让我们明白科学研究要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物质平台基础上,而科研应致力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港科大丰盛的午餐中运用小蒸笼盛放食品的独特方式既方便运输,提高上菜效率,同时又提供了更多菜类,值得在大陆推广。
陈锐斌教授的讲座使我们明白除了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人才还应该具备卓越的创造想象力,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很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瞿佳男教授对港科大的研究生招生政策的讲解中香港的奖学金之多体现出香港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深。
香港科技大学在大海之滨,校园的滨海沙滩让人流连忘返,美丽的风景让我们在学习时心情更加愉快,也让我们思考时思维更加开阔。
7日对Robocon团队实验室参观中水下机器人的设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水下机器人安装四个发动机实现在水中的运动和转向,由于要克服重力影响,机器人有很多部件是中空的,而这仍然不足以完全克服机器人庞大身躯的重力,因此港科大同学为平衡重力运用的多种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应该从多个角度切入以得到更多解决方案。而Robocon的团队办公室里食品,饮料,玩具,乐器和体育器材一应俱全,似乎就是一个百货商店,这些都是队员们在科研之余放松心情的用具,这反映出了港科科研团队的开放自由与注重个性培养,同时也表现出团队队员们劳逸结合和对团队深厚的情感。港科大Robocon团队主力队员都是大一大二同学让我们瞠目结舌,更早的投入到创新实践中更有利于对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在香港短暂的两天里我增长了见识,也收获了知识,在旅程之中心得感触颇丰,这两天是我们青春华章中最浓墨重彩的一页!
结语:感谢启明学院给我们的对外交流活动的机会,在赴港科交流之旅中,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了解到了外面的学生的勤勉,我们会更加努力学习,在未来的大学生涯里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