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美国休斯顿大学ECE实验室实习周记——第一周

作者:李允恺等编辑:LYH发布:2014-09-07点击量:

抵达休斯顿

历时近一天,跨过漫漫大洋,12小时内领略了白天黑夜日出日落的云端奇景,我们一行人终于抵达休斯顿,即将开始在美国休斯顿大学ECE实验室三个月的实习生涯。

说起我们来休斯顿一趟,真是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成正果的自豪感!从签证面签时广州领事馆系统崩溃,到签证Check时美国大使馆数据库崩溃,再到乘飞机时航班取消,辗转到旧金山,最终踏进休斯顿大学的校园,前前后后历经三个月,我们攒了无数的人品,每个人的内心都变得无比强大。当然这一切的郁闷,在抵达休斯顿之后,瞬间变得无影无踪了。

抵达休斯顿时,已经接近当地时间晚上6点,让我们吃惊的是,竟然有四位华科的师兄师姐开车到机场帮我们拖行李,并帮我们安排留宿的事情。一天的奔波劳累瞬间在师兄师姐的热情下消失得无影无踪。晚上在沃尔玛买了些生活必需品,又在快餐店大吃了一顿,欣赏了一下休斯顿的火烧云,一觉就睡到了第二天中午。师兄说,让我们多睡一会,差不多就能把时差倒过来了。当然我们对于睡得跟猪一样这件事自然无比汗颜。

初来乍到,有很多的事情要办。由于我们来的时间已经是9月份,正赶上休斯顿大学春季开学,校外的房子基本都租出去了,所以我们只能选择住校内宿舍,而且不能自己做饭,只能吃学生食堂。虽然生活成本大大的增加了,但胜在省时省力,且比较安全。

第三天上午,在刘景申师兄的带领下,我们去休斯顿大学办了报到手续,领了学校宿舍的房卡和钥匙。下午,我们就去见了Prof. Ji Chen一面。这次实习的机会正是在休斯顿大学的陈戟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刘玉教授的努力下才有的。在来之前,我们已经向陈Prof. Chen说明了我们的兴趣方向,他为我们选了导师,当天下午,我们就各自去找自己的导师聊了一下,先熟悉一下实验室的情况。

刚到的一周基本都是在安顿的状态中,办校园卡,办电话卡,买生活用品,问路等等。师兄们都很nice,每天开着车带我们去办这办那,还请我们吃饭,搞得我们都不好意思了。没有师兄们的帮忙,我们肯定会费不少周折的。

鸡飞狗跳的一周终于过去,大家都兴致勃勃,准备进入接下来的实习生活了。

个人篇

李允恺

休斯顿只有城市中心是高楼大厦,其余地区都是西洋别墅式的小房子,所以休斯顿的视野很开阔。这里的云朵很好看,一团一团的,而且轮廓特别明显,给人一种油画的感觉,虽然我的手机拍照效果不是很好,但已经足够表现出它的美丽了。

抵达后的第三天,我们开始在休斯顿大学办实习手续。其实进入休斯顿大学的时候我是没有意识到的,因为美国的大学几乎都没有墙。休斯顿大学的面积,只比华中科技大学韵苑校区大了一点,办手续比较方便。这个学校卖吃的地方特别多,就连大学生活动中心里面都有。刚开学,学生们的生活节奏很慢,总是三五成群的来这里,要一份快餐,就坐在楼梯上,边吃边聊。

之前听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说,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大学的水平怎么样,就去看看它的图书馆。休斯顿大学的图书馆建得很人性化,每一层都分为几个区域,在讨论区里,经常会看到几个人一起在这里聊天。图书馆总共有8层,每层楼都各有特色。而在休斯顿大学的六楼,竟然一个楼层都是书架,楼层周围还有一个个靠窗的小隔间,供学生们安静的看书。

休斯顿大学的校园很开阔,有很多停车场。美国是一个汽车上的国家,学生开车上学很普遍。当你要过马路的时候,汽车老远就会停下来,等你先过。如果你一直不过,他就一直停着,还不停的向你示意。这是美国的一种文化,不管怎么说,基本不用担心被车撞到的事情了,而且第一次觉得过马路慢悠悠的挺不好意思的。其他方面,比如所有的门在进入时都是要拉的,如果后面有人需等他们过来接把手等等,确实会给人一些内心的触动。

校园里经常能看到松鼠。这边的松鼠就跟中国的猫一样多,而且不怕人,大多数时候你看到它时它都在抱着坚果狂啃,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多坚果。在学生中心的外面,有一些阳伞和座位,供学生聚会。经常能看到很多的鸟落在这里找东西吃,也不怕人。

范青君

随着云层的逐渐升高,飞机缓缓下降,目的地乔治布什洲际机场离我越来越近了。乘客们都纷纷起身,开始收拾行李,不知怎么的,周围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人们掏出了手机,可以听出绝大部分人是在和接机的人商量见面地点。只是我好像始终游离于活跃的氛围之外,因为我尚不知道该如何找到接机的学长。学长事先告诉我会在航站楼E的出口等我,而飞机下降时的广播称乘客们将进入航站楼B,这让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国内的手机在美国打不通,我也只好另想办法。

这天机场的海关人山人海,游客们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工作人员也并非一律的白种人,实际上黑人占了一大部分,让人深深的感觉到美国确实是一个各种文化交汇的地方。过海关,拿行李,程序并不繁琐,却花去了将近3个小时,我不知道学长是什么时候来接机的,就像我无法联系到他们一样,他们也联系不到我,肯定也和我一样着急。

好在工作人员都很友好,问问他们在哪里可以换些零钱,哪里有公用电话,问题也就解决了。

坐在学长的车上看着沿途后退着的风景,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与中国的不同,蓝天,白云,绿草,并不拥堵的街道以及看不出有色气体排放的汽车。第一次,电影中的景象近在咫尺。

初来时正是吃晚饭的时候,我和学长们去了一家名为Chinese Star的餐厅,老板娘是个中国人,里面卖的是所谓的中国菜,不过吃了就知道,饭菜还是带有强烈的美式色彩。如果想要吃到正宗的中国菜,还是要自己动手的。

初来乍到,房子也不好租,只能在学长家留宿,好在学长的室友外出几天,所以倒也没什么不方便的。美国的房子有两个基本配备,那就是空调和热水,热水和国内区别不大,但空调压根儿就是和房子整合在一起的,墙上就是出风口。

第二天学长带我去学校看看,熟悉熟悉环境,去ISSSO报到,注册一下在校身份,由于我所选择的导师已经快退休了,接替者还没有到,所以这周没法儿有什么实质性的学习。不过也正好去适应一下环境,倒倒时差,开个银行账户,买个电话卡,买点日常用品,再去中国驻休斯顿领事馆报个到。

何梓奇

大家都没有车,出行不便,所以吃饭基本就在学校内。学校西餐中餐大多都是快餐形式,每餐饭的价格在8美元左右。西餐包括麦当劳,赛百味,必胜客等,价格最为便宜,但是相对也是热量较高,味道与国内的相近,不过种类分量略有不同。中餐也是快餐形式,而且在这儿大家普遍吃的是炒饭。菜的味道比较粗犷,美国人对食材的加工并不精细,尤其是蔬菜,基本都是生吃。酱料的使用我们并不大适应,属于“重口味”——太甜,太咸,太酸。

值得一提的是休斯敦大学的两家食堂均是自助餐厅,早餐7美元多,午餐8美元多,晚餐9美元多,分时段供应不同的食物。自助餐厅的供应主要包括主食,饮料,水果蔬菜,甜品,荤素搭配很均衡。主食包括三明治,炒饭,蛋卷,比萨等等,厨师就在柜台旁边,食物被拿完了马上做出新的来。饮料除了国内常见的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外,就是果汁和牛奶。水果的种类不算太多,主要是香蕉,红蛇果,青蛇果,蔬菜通常是切好做成萨拉。有一点不大适应的是,这儿饮料全是冰的,尤其是冰牛奶,喝下去可能觉得很奇怪,但由于这儿的食物都很干净新鲜,所以我们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不良反应。甜品包括曲奇,纸杯蛋糕,华夫饼之类,而且都会注明热量。

最有德州特色的一种饮料叫Dr Pepper,德州特产,其实在国内也有售。我第一次喝就觉得很不错,甜度适中不会很腻,但是有个学长说他三年了还是无法接受这个味道。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是这样形容它的味道的:“奇葩的枇杷膏风味的可乐”,虽然褒贬不一,但还是很值得尝试的!

温晨曦

来到休斯敦大学的第三天,我们一行四人与陈戟老师见了面。简短的交流后,陈戟老师联系了分配给我们的导师,并让我们与导师见面,安排今后的实习计划。由于我就是跟陈戟老师,所以老师随后就给我安排了实习的内容,并且让冯石师兄带我做实验。

在冯石师兄的介绍下,我在星期四参观了实验室,并学习了实验室几种常用仪器的原理和操作。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金属房间,走进里面可以看到一台小型的MRI仪器,用于模拟医院中MRI仪器产生的磁场环境。由于做实验时,这个金属房间中的强磁场会影响到外部其他仪器的使用,所以专门订做了一个金属屏蔽罩。随后师兄还给我讲解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原理、操作界面以及操作步骤,并且测量了一组数据以作演示。由于师兄下午要开会,而且我们需要做实验的一个元件还没有运送到,所以师兄给了我一份文档,让我先学习一下相关原理。周五上午。我又来到实验室,在边上旁观了师兄们进行的实验,包括MRI中心磁场测量、心脏起搏器在MRI磁场中的端口温度测量。

由于下午我们一行人要去休斯敦领事馆报到,这一周在实验室的学习也就到此结束。

张文杰

来了一个星期了,其实这个星期一开始还真的蛮不习惯的,来了以后还要麻烦学长给我提供住宿,提供食物,真心很感谢学长的帮忙。

第一周,导师让我先看论文,只好默默地看起,这一周就多写一点生活上的东西吧。

其实说句实话,语言上我们都没什么应付不过去的,不过这仅仅指正常的美式英语,碰上德州口音,那可就为难了,不过这也是现实嘛,地方口音总是难以避免的。对于正常的办事,我们遇上正儿八经的美国友人时其实沟通是没什么障碍的,这一周check in, 办 debit card, 一直都没什么障碍,反而还聊得很欢乐。

周末的时候我们还去看了学校一场美式足球,这是我们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感受地道的美国大学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自己球队的强烈认同感,更加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己学校的归属感,这也是中国大学比较缺少的吧,根叔说过母校就是一个让自己每天骂八遍,却不允许别人骂一遍的地方,但是如果学校能提供给学生这么多元的文化空间,也许学生并不会对学校产生什么不满的情绪。不过有利必有弊,如果投入大量的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那么势必导致学生经济压力增大,这点我在这儿还是很有感触的。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