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密苏里科技大学EMC实验室项目实习周记(第4周)

作者:张岭等编辑:LYH发布:2014-08-27点击量:

公共篇

这周我们6人跟随实验室大部队前往北卡的州府Raleigh,参加8月3号到8月8号举行的IEEE EMC国际会议(Symposium)。实验室一共租了4辆车,每辆车能坐7到8人,每辆车上都平均分配了两三名“司机”,轮流开车。我们6个人分散坐到4辆车上,虽然旅途劳顿,但一路上和实验室其他国家的人交谈着,有说有笑,路上风景也不错。我们是8月3号凌晨6点在实验室集合,到达Raleigh已经是当地时间凌晨两点多。

美国高速路旁风景

这个会议规格很高,会场高端大气,场次安排井然有序。8月4号(周一)主要是一些关于EMC领域基础理论的讲座,这对于这方面基础薄弱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会议真正是从周二开始。一同前去的老师、学长和学姐几乎都有presentation。我们会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听一下。演讲者讲完之后一般都会有人提问题,会议现场气氛很活跃。我们中间有大部分人都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工作,做志愿者可以有很多和别人交流的机会,同时志愿者当天还可以享受免费的早餐和午餐。

会议期间会有几次reception,即招待晚宴。周三晚上的晚宴过后,还安排了晚会节目,节目是一个脱口秀和一个魔术表演。魔术表演还比较有意思,脱口秀就几乎听不懂了,也不明白台下的观众为什么而笑。周四中午,是最后的颁奖仪式,所有的奖项,EMC实验室几乎占了一半。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田欣欣学姐获得了Best Student Paper Award(最佳学生论文奖)。

在这期间,我们中间有的人去了杜克大学,有的人去了Raleigh的几个博物馆,详见个人篇。我们于周五早上6点从旅店出发,回到罗拉的时候已是当地时间凌晨12点。

晚宴后的魔术表演 晚宴后的脱口秀

田欣欣学姐获得“最佳学生论文奖”

个人篇

1 何睿杰

在完成了测量项目Setup搭建的工作后,我随实验室的老师和学生一同前往北卡罗莱纳州的州府Raleigh,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学术会议(Symposium)。

我们周日凌晨集合,分成四辆车开去Raleigh, 总里程约1500公里。 我们抵达Raleigh的宾馆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了,路上开车的时间、下车吃饭、休息的时间加起来大约是18小时。实验室有一部分人乘飞机抵达Raleigh,还有在公司实习的学生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总共的人数大约是40人,可以说实验室过半的人都聚集在了Raleigh.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第一天入场签到就感觉比以往见过的会议规格高许多。会议的地点在Raleigh的会议中心,位于Raleigh downtown.

周一是会议的第一天,这时就已经有一些讲座了。知识性的内容比较多,比如PDN、SI、PI,和课程内容比较接近。我印象比较深的讲座之一是关于Grounding和Shielding(屏蔽)的,主讲人Todd Hubing是本次会议的主席之一。Todd是位风度翩翩的学者,他讲的内容比较生动,举了不少实际应用的例子。尽管此时是上午九点多,会场基本上已经坐满了。

本次会议的主席Bruce也在第一天的Workshop & Tutorial中讲了一个观点:在分析电磁场、电磁波、Coupling和其它一些EMC问题的时候,可以不从电压角度来分析,可以“抛弃”电压的概念。麦克斯韦的方程组当中就没有电压U这个量,只有电场强度E。他还举了一个不使用电压来进行分析的例子。Bruce讲课比较幽默,时不时开开玩笑,场内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气氛比较活跃。

在此次会议中要present的内容很多,分散到了大约5个房间。房间外会贴上当天要讲的题目、主讲人、摘要等。所以即使是我这样对EMC了解不太多的本科生,也能很快找到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坐下来听一听。

在周二的时候,遇到了来参加会议的宋建建老师。他在Rose-Hulman教授相关的课程,每年也会来华科给种子班教授信号完整性(SI)课程。我恰好在出国前不久上了宋老师的课,受益匪浅。宋老师任教的学校专注本科教育,所以他此次来参加会议更多地去听工业界的内容。这里也不得不提一下,宋老师是让EMC实验室和华科建立联系的“牵线人”,我们也都应该感谢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的机会。

我们有四天时间在Raleigh度过,这期间我听了不少讲座,也听实验室的师兄讲了他们的项目,对EMC这一领域要研究的东西有了更多的认识。之前只是了解到我们需要考虑Immunity Emission Coupling这些问题,在听过presentation之后才知道有这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建立元件的等效模型、智能进场扫描、解耦电容、仿真算法等等。同时我也找到了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正好师兄们都在实验室,一定要多向他们了解。

顺便提一下,我们在酒店是四个人住同一个房间,一起住的有一个格鲁吉亚人,一个俄罗斯人,一个印度人,还有我。晚上睡觉前大家在一起讨论各自国家的教育、文化,热情都很高,也让我了解了不少书本上、甚至网络上都很难见识到的东西。

2 黄晨希

本周我们一行人跟随实验室的大部队去参加了由IEEE举办的位于北卡罗纳州瑞利市的关于电磁兼容的专题会议。实验室基本上算是本次会议的主力了,其论文数量占了总论文数量的六分之一,参加会议的人数也算是非常多的了(当然我们6个实习生也功不可没)。

这周出行最苦的事情莫过于坐车了,实验室一共派出了4台车,每车大概有7、8人。在经历了大概21小时的长途跋涉之后,我们才到达了最终的目的地——位于会场隔壁的喜来登宾馆。在美国,用汽车进行远距离旅行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尽管美国的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比国内少得多,但是美国的高速公路的状况也依旧维持得非常好。美国的高速公路大都依着地形而建,基本完整地保持了地形的原始状态,因此相比国内的高速公路而言,美国的高速公路大都显得比较蜿蜒曲折一些。但即使这样,美国的高速公路上的事故还是非常少的。这得益于美国人都比较遵守交通规则,而且公路上的安全措施都比较到位。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和我同车的驾驶员Victor、Paul还有Shuhbanka在明显可以加速的直道上,还是选择原速前行。而相比之下,司机都是中国学长和学姐的4号车,始终保持在车队的前列,最后比我们早了3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

高速路上的景色

在本次的专题会上,由于我们的资历有限,主要是被安排做自愿者的工作。分配给我的任务主要是负责帮助需要PDH(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ours)的人sign in。PDH概念上相当于学校里的“工时”,有些公司的员工只有在拿到相应的PDH后,才能获得参与会议的凭证,才会被所在公司认可。

在做志愿者的期间,我也旁听了很多专家教授的讲座,虽然听得不是很懂,但都有很大的收获。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人们在听讲座时十分专注,大多数人都在认真地记着笔记,很少有人会开小差。讲座完后的提问环节,问题也是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而大多时候,演讲者并不一定能答上来,这时,他们不会随便编出一些实验或者数据,而是会虚心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认真地将提问者的联系方式和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后续能够进一步地讨论。这种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位来自intel的工程师在讲100Gb/s的以太网标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星期四举行的颁奖典礼上,来自华科的田欣欣学姐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凭借论文《Model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on at High Debsity PCB/Connector Interfaces》获得了最佳学生论文奖。

3 张岭

这周我们6个人跟随实验室大部队参加了于北卡州府Raleigh举行的IEEE EMC 2014国际会议,十多个小时的车程,到达Raleigh时已疲惫不堪。会议是从8月3号到8月8号。8月4号(周一)的会议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些EMC领域的基础知识,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首先我去听了一个讲解电磁仿真计算方法的讲座,其主要介绍了以下几种方法:FDTD, FIT, TLM, Method of moments, PEEC, FEM。这几种方法中,我以前听说过的就只有FEM,也就是有限元方法。电磁仿真计算方法应该说是比较重要的。之前我在实验室基本都在用仿真软件,如HFSS,CST,Q3D,还有实验室自己开发的FEMAS等,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的工作也很大一部分涉及到电磁仿真计算。接下来我去听了实验室范峻教授(Dr. Fan)和Bruce的讲座。范峻教授是本次国际会议SI/PI(Signal Integrity/Power Integrity)方向的主席,而Bruce是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方向的主席。

Dr. Fan讲的是信号完整性和传输线理论方面的内容,之前我都在实验室把学姐的课件借过来自学了一些,所以听起来很轻松。 Bruce讲的是EMC方面的内容,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他说PCB板上最重要的是减少布线回路面积从而减少电感。他还比较强调电流的流向,通过电流流向可以分析大部分EMC相关问题。

从周二开始便是一些论文的作者陆陆续续上台展示了。由于基础知识有限,听得不大懂,只能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去听。实验室一同去的学长学姐一般都会有展示,而我们会去给他们捧场。从这个会议真的体会到密苏里科技大学EMC实验室在EMC和SI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了。参加会议的180篇论文中,有六分之一的文章是该实验室发出的。在IEEE所颁发的奖项获得者中,实验室的人占了一半。在Best Student Paper奖项中,两篇最佳学生论文都是实验室的学生发表的,其中一篇题为《Model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on at High Debsity PCB/Connector Interfaces》的论文第一作者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田欣欣学姐。在这里,有很多来自工业界和学术界各个地方的人士。在开拓眼界、学习知识和认识朋友的同时,也更加意识到自身的才疏学浅,一定要珍惜剩下的两个月时间,好好向实验室的老师学长学姐们学习。

周四下午,我和黄晨希、白斯琪去Raleigh的历史博物馆参观了一下,该博物馆是免费的,从北卡的印第安人的生活开始讲起,到后来欧洲殖民者入侵,再到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等,配有视频解说和音效等,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

Raleigh历史博物馆

4 白斯琪

本周迎来一年一度的EMC领域的大事件——IEEE EMC国际学术会议。我们实验室作为主办方之一,有30多人参与会议。我们实习生六人也有幸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会议。今年会议地址在北卡罗来纳州的首府罗利(Raleigh)。我们是自己开车去,实验室租了四辆车,路程总共有1500公里,经过密苏里州,肯塔基州,西维吉尼亚州,最后到达北卡罗来纳州。我们早上6点出发,晚上1点才到,一共开了20个小时,路上非常辛苦。

Figure 1 Rolla 到 Raleigh 的路线

第二天会议正式开始,从周一到周四。会场有很多个会议室,每个会议室都有特定的主题,例如“测量工具和方法”、“PCB设计”等等。如果你对某个主题感兴趣可以随时进去听。另外还有展览会,来自全球工业界的厂商将自己的新产品展示出来。实验室有一位年轻的学长硕士毕业后自己开了一家公司,也来参加了展览。不得不佩服他的能力。

这次会议我有两个身份:volunteer和young professional。作为志愿者,我的主要任务是记录会场人数以及协助传递话筒等一些事情。记录参与会议人数主要是为了统计哪个会场的Topic比较受欢迎。下图是我做志愿者的情形。

在这几天的过程中,我听了很多场会议。周二和周三主要是听各个学校的学生和老师讲,我基本上全部能够听懂,而且还在提问环节提过问题,也算是在国际会议上发言了。周四都是工业界的人讲,这个时候就听不懂了。周四中午是颁奖仪式。我们实验室有一个学姐是华科的博士,过来交流两年。她的文章得到了最佳学生文章奖。

5 周建驰

这周我们跟随实验室的大部队到北卡罗莱纳州参加一年一度的EMC盛会——IEEE EMC&&SI/PI 国际会议。因为路途遥远,周末一早,天还没亮我们就到实验室集合准备出发了。一路上和各路国际友人谈天说地地胡侃倒也不觉得很累,不得不说小帕真的很敬业,在车上还在回邮件看论文,后来还翻出来笔记本里中文的练习让我教他中文。我俩在后面讨论中文聊得不亦乐乎。经过一天的旅途,到达酒店已经是东部时间的凌晨。

周一主要是一些基础的电磁兼容和信号完整性知识的讲座,感觉讲的比较浅显也很容易理解。周二我有志愿者的工作,主要是递话筒,指引与会者登记等等。期间我也遇到过小帕,他除了又分配给了我一些论文方面的工作,还经常叫我去听听其他团队的讲座,吸收一些新的东西,最后一天我们信道模拟的项目有一个专题,感觉和平时开会相比,多了很多基础的背景知识,因为我是中途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的,虽然看了些论文,但毕竟有些基础的地方没有覆盖到,通过这次讲座梳理了一下,加深了对整个系统的理解,尤其是模拟的动机,和我们的研究所适应的场景。

会展中还有很多公司来参展,主要是介绍自己的新产品,做一些推广介绍,有信号产生器,线缆,各种器件和仪器,还有一些电路设计方面的软件公司。参观时可以与工作人员交谈,听他们介绍,也可以去听自己感兴趣的产品的讲座,有些产品很有趣,光从外观根本看不出是什么功能。

四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又是摸黑出发,这次我们在车里玩起了游戏。吸取上次吃饭花费太多时间导致严重晚点到达的教训,我们早餐和中餐都吃得比较随便,晚饭去了一个自助中餐馆,正好遇到了另一辆同行的车,大家十几个人坐在一起吃得很开心,吃完还玩了传话的游戏,小帕一句德语传给我,我往下传给一个印度小哥,传了一圈已经完全听不出是什么了!吃过晚饭匆匆上路,路途的最后几个小时大家也困了,集体沉寂,到达罗拉也已经是凌晨。因为这次开会聚集了一些本来在外实习的学长学姐,他们又要回到实习的地方了,短短的相聚带来了很多快乐,也祝愿他们在外一切顺利。

6 夏梁桢

一年一度的国际电磁兼容学术会议在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盛大开幕。我积极报名参加,并且加入到了志愿者行列。周日跟随实验室的小巴行驶了18个小时之后才来到罗利的宾馆住了下来。第二天稍作休整之后就来到会展中心听讲座。我记得自己听的第一个讲座是关于智能电网的电磁兼容问题的,虽然是我很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我还是听得云里雾里,只能了解一个大致思路。在之后的几天之中,我还听了关于电磁兼容,信号完整性,工频高压电磁场,电磁兼容的经济性等方向的讲座。感受了浓浓的学术氛围,每个展示之后基本上都有很多人提问,大家一起探讨。另外让我感触很深的环节是poster展示。虽然说按常理这些poster的论文可能没有做演讲的论文厉害,但是事实上我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刚入门的初学者。这让我们有机会停下来慢慢看、读论文,而且作者就在旁边,不懂的就问,所有作者都特别耐心和仔细,一定会解释到我们弄懂为止。而且我发现这更是学术界同志social的好机会。比起单看着名片交朋友的欢迎宴会和gala晚会,我想带着论文交友能让我们一下就看出作者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我相信这也是除了学术明星之外,大部分学术后辈们喜爱的交流方式。

这次出行,除了学术方面的见闻增长了不少,视野也得到了开阔。在北卡,我拜访了杜克大学,来到纽约,我参观了哥伦比亚大学,两个世界一等学府让我大开眼界。他们的校园都独具特色。杜克大学以教堂和杜克花园闻名,她的楼房从图书馆到宿舍区都是和教堂一样的石砖建筑,独具特色。而杜克花园的美丽超出我的想象。总觉得她肯定是电影里面出现过的场景,喷泉、花坛、草坪,森林,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来到哥大,她坐落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曼哈顿区,所以校园相对较小。从外头看就是普通的高耸的教学实验楼,而走进去来到二楼才发现别有洞天。学校中间是由各个教学楼围出来的一片空地,其中草坪、鲜花、树木也是应有尽有。而此行我最爱的当属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我从上午十一点逛到下午七点,整整九个小时,还觉得不够尽兴。下一次有机会来纽约,我安排三个整天好好参观大都会博物馆。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