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3年7月3日晚9时10分,我们师生一行8人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程。先从武汉坐火车到北京,再从北京飞往印第安纳波利斯,途经芝加哥转机。满怀憧憬地开始了我们的Rose-Hulman 之旅。
我们搭乘的是从武汉到北京的Z4直达车。由于是网上购票,大家座位都很分散。好在列车员够nice,在我们的请求下,把大家集中到了两个车厢内。放下手中的行李,卸下身上的疲惫,普及“三国杀”活动让大家一路上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话说初次接触游戏的黄院长用曹操的技能真是很得心应手啊,而今巾的“天然萌”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
早上6点50分,我们准时到达北京西站,坐上机场大巴顺利赶往首都国际机场。一边熟悉机场环境及相关办理手续的环节,一边等待因为车票改签出问题而搭乘3号晚上11点另一趟火车的黎琛。
北京机场的T3航站楼很是气派,国际化气息浓厚,中外旅客交织穿行,让人还真是以为自己已经一只脚踏出了国门。饥肠辘辘的我们就地解决了早餐和中餐,在今后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无法品尝到家乡饭菜的前提下,吃的虽然很简单,却格外美味可口。
在等到黎琛与我们会合后,我们终于实现了团队真正意义上的集中。办理登机手续,托运行李,换取登机牌,通过安检,一切都是如此顺利。就在我们满怀喜悦地坐进飞往芝加哥的波音777后,才真正知道天有不测风雨的涵义。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得不到塔台指令,迟迟不能起飞。在焦急等待过后,听到发动机轰鸣声响起时是那么的悦耳。飞机起飞时间足足推迟了2小时40分。黄院长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情,飞机延误使得我们在芝加哥转机的时间非常紧张,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事已至此,除了祈祷,只能听天由命了。还好飞行过程十分顺利,12个小时之后,我们于美国时间7月4日下午5点45分踏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一路小跑地取行李、入关(交海关通报表、再次托运行李和进行安检),终于赶上了7点10分由芝加哥飞往印第安纳波利斯的航班。在转机过程中,机场人员一路上给我们友好的笑容和热情的指引,使我们抢回了“丢失”的时间,谢谢她们!
首都机场
印第安纳波利斯机场
飞机在印第安纳波利斯机场降落的时候,地面烟火在夜空中闪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花簇。美国独立日,我们来了!宋老师和夫人姜阿姨已经在机场外等候我们多时,一路驱车将我们送往最终的目的地——Terre Haute。到麦当劳吃晚餐,去沃尔玛采购第二天的早餐,到学校分配宿舍……一起就绪后已经是凌晨2点。看着他们夫妇二人夜色中远去的背影,身处异国他乡的我们心中温暖而感动。其实,宋老师并不比我们轻松多少,他也是头一天深夜才从中国赶回美国的家中,并且在多伦多机场滞留了十来个小时。
大家安顿下来之后,黄院长给我们开了个小会,提醒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安排好每日分工,并要求大家继续保持良好的团队作风,服从纪律,学习交流,开阔眼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有所收获。
Rose-Hulman建于1874年,校园建筑风格十分统一。不管是百年以前的建筑还是我们所住的新的学生公寓,无论是砖木结构还是钢架结构,总体都是红砖色的外墙,方正的外形。大大小小的建筑,延续多达百年的历史,并没有产生断代感,不得不佩服建筑设计者对前人建筑的尊重。
这里没有宏大的建筑,没有喧闹的人群,校园处处透露着一股宁静与安详、整洁与细致。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片的绿地,参天的古树,时不时有几只憨态可掬的小松鼠闯入我们的视野,有时竟然还能碰上难得一见的浣熊。给鸟儿喂食的专用工具,利用破旧枕木做起的造型,在简单平凡中透露出校方的别具用心。
在校园中,我们游览了给历届队员留下深刻印象的坐落在湖边的小教堂,同时发现惊喜其实远远不止这些。
在幽静的小河边,我们看到了几棵二十年前校方栽下的树,每颗树下都有一个小铭牌,记录下当年教务长挑选的年度最佳教师的名字(Dean’s outstanding teacher award)。二十年前它们或许只是一株嫩芽,二十年后我们看到了它们的茁壮成长,再过二十年、二百年,它们将会变成参天大树,用翠绿和生命记录下这个校园和那些为之奉献的人们的历史。简单的举动,透露出对人的关怀和对文化的传承。(图为生于1994年的何睿杰在同样是1994年所植之树旁的合影)
在一个类似大的加工车间的地方,我们看到了该校的创新中心(innovation center),这里是学生们平日做project的地方,与启明学院类似,但规模大些,内有各种机械、器具,还有独木舟和被拆散的汽车等等,遗憾的是当天没有开门,我们未能进入其中详尽参观。不过在该中心外面,我们发现了貌似学生自己制作的水陆两用汽车,虽然粗糙,但看得出其设计之别出心裁。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也是我们作为学生在学校中最应培养的能力!(图为朱今巾与该车合影,是不是有车模的感觉)
一座名为Self Made Man的雕像矗立在青草和鲜花之中。是该校一位篮球教练的妻子为她逝去的丈夫捐资修建的。一个男人正在把他自己从石胚中雕刻出来。我认为这很符合大学的精神。大学不正是一个人雕琢自己,完善自己的地方吗?自助者天助,只有经历了自我的磨练和雕琢,才能塑造出完美的明天!
另外,校园中各种便利的设施、人性化的设计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残疾人门控按钮:按了之后,门会自动打开,并且保持开放一段时间,以方便残疾人进入;专用停车位:分各种类型,对校长(president)、员工(staff)、来宾(guest),包括残疾人士都有相应reserved的车位;打印机:在宿舍、教学楼和图书馆等处都有免费使用的打印机,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打印,这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心脏除颤仪:和机场中所见一样,很多楼栋都可见此设备,其普及程度让人惊异;消防设备:楼栋走廊都有相应的消防栓,打开同样会引发警报,而每间宿舍都有相应的消防报警器,防灾措施真是到位。(据说每年都有防灾演习,期待中)
宋老师、姜阿姨和当地的很多中国留学生、华人朋友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让我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熟悉了周围环境,开始渐渐适应这里的校园生活。我们所住的Lakeside hall是去年新建的学生公寓,条件十分舒适。
Lakeside hall临湖而建,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洗衣房和公共厨房在一块儿,由于要每天自己解决早餐和晚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提前进行了分工,并且讨论出多种“套餐”,在宋老师等的帮助下,准备好了相应的食材和器具,几顿饭下来,还真是做出不少美味。
其实这也是锻炼自我的一个过程,通过这样的磨合,大家不仅“厨艺”有所提升,而且也培养了更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另外,在每层楼的大厅,都有供学生们休息娱乐的设施,沙发、桌椅、电视、乒乓球台或桌上曲棍球等,为大家的生活添加了不少乐趣(话说黄院长的乒乓球水平还真是高我们一等,我们几个轮番上阵却一一败北……)。这样人性化的布局,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中能够得到调剂,真是贴心啊!
唯一让我们感到不适应的是,大楼及房间内空调24小时不停运转,让人实在有些吃不消。宋老师介绍说,这是学校为了给学生不计成本的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经过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大家已经渐渐熟悉了Rose-Hulman的环境,期待着正式开营之后充实而开心的全新体验!